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林同济史学思想述评

内容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对象第7页
 二、研究状况与学术史回顾第7-10页
第二章 林同济思想形成的有关历史背景第10-16页
 一、家世与求学第10-12页
 二、抗战时期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第12页
 三、“国家主义”的影响第12-13页
 四、“尚力思潮”与当代西方思潮的影响第13-15页
  (一) "尚力思潮"第14页
  (二) 尼采“权力意志”哲学与“文化形态史观”第14-15页
 五、知识分子文化救国的语境与西南联大的思想氛围第15-16页
第三章 林同济史学思想探微第16-32页
 一、“战国时代的重演”第16-23页
  (一) 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传道者第18页
  (二) “统相法”与中国文化的三个阶段第18-20页
  (三) “力母题”第20-21页
  (四) “三期学术思潮”第21-23页
 二、对“士大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第23-28页
  (一) “士的蜕变”与呼唤“刚道人格型”第23-26页
  (二) 批判传统儒家文化第26-28页
  (三) 新时期的展望—超越“战国时代”第28页
 三、解放后的“销声匿迹”第28-32页
  (一) 解放后的磨难第29页
  (二) 潜心翻译、研究莎士比亚文学与李贺诗词第29-30页
  (三) 最后的绝唱—《中国人的心灵—道家的潜在层》第30-32页
第四章 客观评价林同济的思想第32-39页
 一、绝非为国民党摇旗呐喊第32-33页
 二、反对法西斯主义第33-35页
 三、林同济思想的局限性第35-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
下一篇:FOSFA仲裁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