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导论第9-12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第12-23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现状第12-14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突破口第12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根本动因第12-13页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改革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第14-15页
     ·从现实情况来看,可以丰富国有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的手段第14-15页
     ·从理论上分析,可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配置效率第15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第15-23页
     ·有助于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结构,提高资金周转和流通的效率第15-18页
     ·提供了处理不良资产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新渠道,通过发展表外业务减少对资本金的要求第18-20页
     ·可以拓展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第20-21页
     ·可以提高处理不良资产的效率,缩减处置时间第21页
     ·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第21-22页
     ·可以体现国家调控经济手段的市场化趋向第22-23页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主体制度与流程设计第23-31页
   ·探索处置不良资产新模式第23-24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主体第24-26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自身特点第24-25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主体第25-26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流程设计第26-31页
     ·构建贷款组合第26-27页
     ·特设机构的设立和运作第27页
     ·债权的转移第27-28页
     ·信用增级第28-29页
     ·信用评级第29页
     ·债权担保证券的设计和发行第29页
     ·获得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第29页
     ·服务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并按时收回资产收益第29-30页
     ·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第30-31页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第31-36页
   ·建设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情况第32-33页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第32页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第32-33页
   ·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变化第33-35页
     ·风险管理更加严格第33-34页
     ·内部设立防火墙,实行区别管理第34页
     ·经办行贷款考核受到一定影响第34-35页
   ·资产证券化引起的思考第35-36页
     ·资产证券化创新意义深远第35-36页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风险研究第36-52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分析第36-42页
     ·特设信托机构SPV缺位,完成“真实出售”困难大第36-37页
     ·不良资产会计上的表外化难以实现第37-38页
     ·控制权没有转移进一步影响了真实出售和表外化第38页
     ·当期需要核销大量损失,财务负担过重,面临经营利润指标压力第38-39页
     ·中介机构的公正性和专业技术人才难以保证第39页
     ·资本市场不发达对不良资产证券化造成的障碍第39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着许多的法律限制第39-41页
     ·缺乏统一的资产证券化监管和协调体系第41页
     ·信用制度上的障碍第41页
     ·缺乏明确的会计处理原则和税收优惠政策第41-42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第42-46页
     ·利率风险第42-43页
     ·提前偿付风险第43页
     ·策略风险第43页
     ·定价风险第43页
     ·流动性风险第43-44页
     ·信誉风险第44页
     ·信用风险第44页
     ·交易风险第44-45页
     ·借款人风险,也可以称为贷款风险第45页
     ·房贷证券化带来泡沫风险第45-46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第46-52页
     ·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完善法律环境第46-47页
     ·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第47页
     ·建立市场化的社会资本结构和资本流通渠道,加快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的发展第47-48页
     ·规范专业服务机构第48页
     ·从经济制度上构造风险外部转移的空间第48-49页
     ·建立统一的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第49页
     ·拓展资产证券化的疆域第49-50页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内在机制第50页
     ·进一步完善业务处理系统对证券化的支撑力度第50页
     ·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第50-52页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56-57页
详细摘要第57-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D-SCDMA基带系统芯片中信道编解码模块的验证
下一篇:林同济史学思想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