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与地球构造论文

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别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0页
   ·发震构造的涵义及与发震构造相关的概念第12-15页
     ·活动断层的鉴定时限第12-13页
     ·鉴定发震构造的起始震级第13页
     ·发震构造的分类第13页
     ·弥散地震和本底地震第13-14页
     ·发震构造的震级分档第14-15页
   ·发震构造判别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作用第15页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7-20页
     ·选题依据第17页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论文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华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第20-31页
   ·华南地区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背景第20-21页
   ·华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第21-22页
   ·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分布特征第22-24页
   ·中强地震重复特征分析第24-30页
     ·资料选取第24页
     ·中强地震原地重复的判别原则第24-27页
     ·中强地震原地重复的空间特征第27-28页
     ·中强地震原地重复率第28页
     ·中强地震原地重复的震级特征第28页
     ·中强地震原地重复的时间特征第28-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常德地震的发震构造判别分析第31-47页
   ·常德地震的概况第31页
   ·太阳山地区地质构造背景第31-34页
     ·构造演化第32页
     ·太阳山地区新构造活动特征第32-34页
   ·太阳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第34-43页
     ·水系特征第35-38页
     ·地貌面特征第38-43页
   ·太阳山地区主要断层活动特征第43-46页
   ·常德地震的发震构造分析第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瑞昌地震的发震构造判别分析第47-58页
   ·瑞昌地震的基本情况第47-49页
     ·地震参数第47页
     ·等震线分布及地震破坏性调查第47-48页
     ·主震震源机制解第48-49页
     ·余震分布特征第49页
   ·瑞昌震区的地质构造背景第49-50页
   ·瑞昌震区的构造地貌特征第50-51页
   ·瑞昌震区的新生代地层及主要断层活动特征第51-56页
     ·震区新生代地层特征第51-52页
     ·震区主要断层活动特征第52-56页
   ·瑞昌地震的发震构造分析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中强地震震区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第58-95页
   ·研究区其它中强地震震例分析第58-88页
     ·1917年1月14日的安徽霍山6(1/4)级地震第58-61页
     ·1624年2月10日扬州附近6.0级地震第61-66页
     ·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西6.0级地震第66-70页
     ·1806年1月11日江西会昌南6.0级地震第70-74页
     ·1932年4月6日湖北麻城北6.0级地震第74-77页
     ·1969年7月26日广东阳江6.4级地震第77-80页
     ·1936年4月1日广西灵山6(3/4)级地震第80-88页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条件分析第88-95页
     ·地震主要发生的构造环境分析第88-93页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最大潜在震级的判定依据第93-94页
     ·关于华南地区内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特点的一点认识第94-95页
第六章 工程地震应用分析第95-109页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第95-102页
     ·潜在震源区的定义第95页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第95-96页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研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第96-102页
   ·中强地震原地重复因子在地震空间分布函数确定中的应用第102-104页
     ·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参数——地震空间分布函数第102页
     ·中强地震原地重复赋值因子的确定第102-104页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在核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第104-108页
     ·核工程中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到厂址最近距离的确定原则第104-107页
     ·核工程中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最大潜在地震的估计第107-108页
   ·小结第108-109页
第七章 主要认识及讨论第109-113页
   ·主要认识第109-111页
   ·新意第111页
   ·讨论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作者简介第11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北衙金矿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下一篇: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