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北衙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2 区域地质 | 第13-19页 |
·地质背景 | 第13-14页 |
·构造-岩浆演化 | 第14-19页 |
·构造演化 | 第14-17页 |
·岩浆演化 | 第17-19页 |
3 矿床地质 | 第19-34页 |
·岩石建造特征 | 第19-25页 |
·岩浆建造 | 第19-24页 |
·沉积建造 | 第24-25页 |
·控矿构造特征 | 第25-27页 |
·矿区构造形迹及组合 | 第25-26页 |
·控矿构造类型 | 第26-27页 |
·显微构造特征 | 第27页 |
·矿体及矿化蚀变特征 | 第27-30页 |
·矿体产状 | 第27-29页 |
·矿化特征 | 第29-30页 |
·蚀变特征 | 第30页 |
·岩浆活动、断裂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 第30-32页 |
·成岩成矿时代 | 第30-32页 |
·断裂对金矿控制作用 | 第32页 |
·成矿深度 | 第32-34页 |
4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34-55页 |
·金成矿构造应力场解析 | 第34-38页 |
·成矿期构造鉴别 | 第34页 |
·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 | 第34-38页 |
·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 第38-43页 |
·弹性模型 | 第39-41页 |
·弹塑性分析 | 第41-43页 |
·北衙金矿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43-50页 |
·模型建立 | 第43页 |
·参数选择 | 第43页 |
·受力方式与边界条件 | 第43-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万峒山矿段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 第50-55页 |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5 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式 | 第55-64页 |
·成矿构造应力场时空结构 | 第55页 |
·构造应力场与流体运移势耦合成矿效应 | 第55-61页 |
·有效应力与孔隙压力 | 第56页 |
·岩层内流体运动的微分方程及运移势 | 第56-57页 |
·万峒山矿段控矿构造应力场与流体运移势耦合成矿关系 | 第57-59页 |
·北衙金矿床控矿构造应力场与流体运移势耦合成矿动力学 | 第59-61页 |
·控矿构造应力场转换成矿模式 | 第61-64页 |
6 结论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1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72-76页 |
2 个人简介 | 第76页 |
3 科研项目 | 第76页 |
4 发表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