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行波管历史回顾 | 第10-11页 |
§1.2 空间行波管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行波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3.1 行波管的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1.3.2 行波管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4 研究现状简介 | 第14-16页 |
§1.4.1 电子光学系统 | 第14页 |
§1.4.2 螺旋线慢波系统 | 第14-15页 |
§1.4.3 非线性互作用特性分析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6 学位论文的组织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电子枪与磁聚焦系统基本理论及仿真设计 | 第21-41页 |
§2.1 强流电子光学系统简介 | 第21-24页 |
§2.1.1 强流电子光学的基本方程 | 第21页 |
§2.1.2 电子枪结构及其主要特性参数 | 第21-23页 |
§2.1.3 电子注聚焦 | 第23-24页 |
§2.2 电子光学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 第24-28页 |
§2.2.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4-26页 |
§2.2.2 电子光学软件简介 | 第26-28页 |
§2.3 电子枪设计方法的一点改进 | 第28-35页 |
§2.3.1 电子枪几何尺寸的综合迭代法初步设计 | 第28-29页 |
§2.3.2 建立电子注性能优化的目标函数 | 第29-30页 |
§2.3.3 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 | 第30-31页 |
§2.3.4 电子注优化结果 | 第31-33页 |
§2.3.5 电子枪设计 | 第33-35页 |
§2.4 周期永磁聚焦系统的匹配设计 | 第35-38页 |
§2.4.1 周期磁场计算 | 第35-37页 |
§2.4.2 过渡区匹配 | 第37-38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2.6 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螺旋线慢波系统冷参数计算及其设计 | 第41-60页 |
§3.1 慢波周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简介 | 第41-42页 |
§3.2 螺旋线慢波系统物理模型 | 第42-43页 |
§3.3 螺旋线冷测特性的计算机仿真计算 | 第43-46页 |
§3.3.1 色散特性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3.3.2 耦合阻抗计算方法 | 第44-46页 |
§3.4 HFSS软件包模拟冷测特性的改进 | 第46-52页 |
§3.4.1 模型分析 | 第46-48页 |
§3.4.2 改进计算 | 第48-52页 |
§3.5 螺旋线冷测特性计算及实验 | 第52-58页 |
§3.5.1 冷测特性计算 | 第52-53页 |
§3.5.2 冷测特性实验测量 | 第53-58页 |
§3.6 小结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互作用特性计算及其测量 | 第60-73页 |
§4.1 Christine一维互作用理论的物理模型 | 第60-65页 |
§4.1.1 场方程 | 第60-61页 |
§4.1.2 运动方程 | 第61-62页 |
§4.1.3 空间电荷场 | 第62页 |
§4.1.4 耦合阻抗和空间电荷降低因子 | 第62-63页 |
§4.1.5 初值条件及相应输出参量 | 第63-65页 |
§4.2 TWTCAD软件包简介及其计算 | 第65-68页 |
§4.2.1 TWTCAD软件包简介 | 第65-66页 |
§4.2.2 模拟计算 | 第66-68页 |
§4.3 行波管热测实验 | 第68-72页 |
§4.3.1 行波管热测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4.3.2 热测仪器及行波管工作参数 | 第69-72页 |
§4.4 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