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评述 | 第14-17页 |
·关于管理与公共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食物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食物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页 |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和目标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页 |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食物安全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食物安全的历史演变过程 | 第21-23页 |
·食物安全内涵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公共管理的涵义与特征 | 第24-25页 |
·公共物品 | 第25-26页 |
·公共组织及管理主体 | 第26-27页 |
·公共管理的职能与目标 | 第27-28页 |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31页 |
·食物安全的公共性,决定了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 第29页 |
·我国食物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建立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 | 第29-30页 |
·未来食物安全的发展,需要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食物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第31-51页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食物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当前我国的食物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 第32-33页 |
·管理性支撑体系 | 第33-36页 |
·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33-34页 |
·食物安全监测体系 | 第34-35页 |
·食物安全认证认可体系 | 第35-36页 |
·技术性支撑体系 | 第36-40页 |
·食物安全质量标准体系 | 第36-37页 |
·食物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 第37-38页 |
·食物安全信息体系 | 第38-40页 |
·组织性支撑体系 | 第40-47页 |
·食物安全管理部门构成 | 第40页 |
·食物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 第40-47页 |
·我国食物安全管理体系有待于完善—以“奶粉事件”为例 | 第47-51页 |
·食物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47-48页 |
·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48页 |
·食物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的食物安全信息不够全面和系统 | 第48-49页 |
·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检验监测的环节、对象和地域有限 | 第49-50页 |
·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框架研究 | 第51-57页 |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的目标分析 | 第51-52页 |
·消费者保护的目标 | 第51页 |
·促进公众健康的目标 | 第51-52页 |
·产业发展的目标 | 第52页 |
·风险防范的目标 | 第52页 |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与功能 | 第52-55页 |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 | 第52-54页 |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的特点 | 第54页 |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的功能 | 第54-55页 |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框架 | 第55-57页 |
·协调机制 | 第55页 |
·激励机制 | 第55-56页 |
·公共监督与公共责任机制 | 第56页 |
·决策机制 | 第56页 |
·创新机制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设想—以蔬菜为例 | 第57-70页 |
·蔬菜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框架 | 第57-60页 |
·蔬菜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 第58-59页 |
·蔬菜安全产业组织体系 | 第59-60页 |
·蔬菜安全公共服务体系 | 第60页 |
·蔬菜安全保障体系 | 第60页 |
·生产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设想 | 第60-64页 |
·蔬菜生产领域管理的现状 | 第60-61页 |
·生产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内容 | 第61-62页 |
·生产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 第62-64页 |
·加工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设想 | 第64-66页 |
·蔬菜加工领域公共管理的现状 | 第64页 |
·加工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内容 | 第64-65页 |
·加工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 第65-66页 |
·流通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设想 | 第66-68页 |
·流通领域蔬菜管理的现状 | 第66页 |
·流通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内容 | 第66-67页 |
·流通领域蔬菜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 第67-68页 |
·蔬菜安全公共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 第68-70页 |
·协调与沟通机制 | 第68页 |
·激励机制 | 第68-69页 |
·公共监督与公共责任机制 | 第69页 |
·决策与创新机制 | 第69-70页 |
第六章 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 第70-74页 |
·在食物安全行政管理体系方面,建立权责清晰、分工合理的管理机制 | 第70-71页 |
·调整行业分割的格局中,强化对食品纵向一体化的质量安全监管 | 第70页 |
·建立完整的以产业链为主线的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 | 第70-71页 |
·在食物安全产业组织体系方面,建立健全食物安全信用管理 | 第71-72页 |
·建立食物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安全信用管理制度 | 第71页 |
·开展有关的教育与宣传,合理引导食物安全消费 | 第71页 |
·加大失信惩治力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 第71页 |
·建立质量追溯制,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 第71-72页 |
·在食物安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提高食物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力 | 第72页 |
·扩大信息的采集面和采集点,使信息体现食物安全的特性 | 第72页 |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食物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力 | 第72页 |
·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 第72页 |
·在食物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强化风险管理和预防预警应急处理能力 | 第72-74页 |
·加速食品质量关键技术创新,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 第73页 |
·强化食物安全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建立食物安全预警制度 | 第73页 |
·提高部门之间协调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反应迅速、高效的协机制 | 第73页 |
·加强对国际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监测预警,减少贸易摩擦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4-76页 |
·基本结论 | 第74-75页 |
·问题讨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