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法行医罪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非法行医罪概述 | 第9-11页 |
(一) 非法行医罪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我国关于非法行医罪的立法概况 | 第10-11页 |
(三) 国外关于非法行医罪或者类似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11页 |
二、非法行医罪的主体 | 第11-21页 |
(一) 主体的界定 | 第11-14页 |
1. “医生执业资格”的涵义 | 第12-14页 |
2.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的范围 | 第14页 |
(二) 有关非法行医罪主体争论的几个问题 | 第14-21页 |
1.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之争 | 第15-16页 |
2. “三超”执业之争 | 第16-18页 |
3. 单位能否成为本罪主体之争 | 第18-19页 |
4. 实习生能否成为本罪主体之争 | 第19页 |
5. 乡村医生能否成为本罪主体之争 | 第19-21页 |
三、非法行医罪的主观方面 | 第21-26页 |
(一) 非法行医罪基本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21-24页 |
(二) 非法行医罪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方面 | 第24-26页 |
四、非法行医罪的客观方面 | 第26-37页 |
(一) 非法行医罪的行为 | 第26-31页 |
1. “非法行医”的涵义 | 第27页 |
2. “非法行医”之“行医” | 第27-30页 |
3. 被害人承诺的效力 | 第30-31页 |
(二) 非法行医罪的情节 | 第31-37页 |
1. “情节严重”的涵义 | 第31-33页 |
2. “情节严重”的认定 | 第33-34页 |
3. “严重侵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认定 | 第34-3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