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写符号 | 第1-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0页 |
| ·干旱与光合作用 | 第14-17页 |
| ·干旱与气孔 | 第17-18页 |
| ·干旱与氧化还原 | 第18-20页 |
| ·干旱与非水力根信号 | 第20-21页 |
| ·干旱与糖信号 | 第21-22页 |
| ·干旱与渗透调节物质 | 第22-23页 |
| ·干旱与其它代谢物质 | 第23-25页 |
| ·产量潜力(yield potential)、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 第25-27页 |
| ·立项依据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0-32页 |
| ·遮雨棚中产量试验 | 第31-32页 |
| ·培养间试验 | 第32-36页 |
| ·试验条件 | 第32页 |
| ·非水力根信号的出现、水力根信号的出现、暂时萎蔫和永久萎蔫的判定方法 | 第32-33页 |
| ·渗透调节测定 | 第33-34页 |
| ·保护酶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 ·活性氧测定 | 第35-36页 |
| ·膜脂过氧化测定 | 第36页 |
| ·ABA测定 | 第36页 |
| ·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非水力根信号与渗透调节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春小麦的产量 | 第38-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 ·现代春小麦和古老春小麦品种的nHRS的阈值范围 | 第39-41页 |
| ·春小麦品种间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 | 第41-47页 |
| ·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指数和根系效率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51页 |
| ·非水力根信号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 ·渗透调节能力和籽粒产量的关系 | 第49页 |
| ·渗透调节能力与非水力根信号之间的关系 | 第49-51页 |
| ·水分利用效率 | 第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春小麦适应干旱的防御策略 | 第53-7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4-69页 |
| ·在土壤逐渐干旱过程中,非水力根信号、水力根信号和暂时萎蔫时的土壤水势 | 第54-58页 |
| ·在逐渐干旱过程中,叶片中ABA含量与nHRS、HRS和TW的关系 | 第58-59页 |
| ·在逐渐干旱过程中,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与nHRS、HRS和TW的关系 | 第59-60页 |
| ·在逐渐干旱过程中,叶片中自由基的含量与nHRS、HRS和TW的关系 | 第60-63页 |
| ·在逐渐干旱过程中,叶片中保护酶含量与nHRS、HRS和TW的关系 | 第63-67页 |
| ·随着土壤干旱,春小麦的三种防御策略 | 第67-69页 |
| ·讨论 | 第69-74页 |
| ·三个品种的选择背景 | 第69页 |
| ·非水力根信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人工选择加宽了非水力根信号的阈值范围 | 第69-71页 |
| ·非水力根信号的出现时,ABA含量、保护酶、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的关系 | 第71-72页 |
| ·水力根信号出现时,ABA含量、保护酶、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的关系 | 第72-73页 |
| ·暂时萎蔫出现时,ABA含量、保护酶、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的关系 | 第73页 |
| ·在逐渐干旱过程中现代品种和古老品种的防御策略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96页 |
| 发表的文章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