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Ni2+掺杂改性的SO42-/Zr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对胜利稠油的降粘作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1页
   ·稠油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第16-18页
     ·稠油的分类方法第16-17页
     ·稠油的性质第17-18页
   ·稠油的开采方法第18-20页
     ·热采第18-19页
     ·冷采第19-20页
     ·微生物采油第20页
     ·化学采油第20页
   ·稠油水热裂解研究进展第20-23页
     ·水热裂解反应的发现第20-21页
     ·水热裂解催化剂第21-23页
   ·稠油水热裂解机理第23-26页
     ·高温水的作用第23-24页
     ·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第24-25页
     ·油层矿物的催化作用第25-26页
   ·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第26页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简介第26-30页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定义、结构及用途第26-29页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性能的影响因素第29-30页
       ·沉淀条件的影响第29页
       ·浸渍液浓度的影响第29页
       ·焙烧温度的影响第29-30页
       ·其他因素的影响第30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45页
   ·引言第31页
   ·材料、仪器及装置第31-34页
     ·原料与试剂第31页
     ·仪器第31页
     ·装置第31-34页
       ·水热反应釜第31-32页
       ·高压反应釜第32-34页
   ·实验方法第34-45页
     ·稠油性质分析方法第34-39页
       ·比重测定第34页
       ·水含量测定第34-35页
       ·动力粘度测定第35-36页
       ·有机元素含量测定第36页
       ·烃类族组成测定第36-39页
     ·催化剂的制备、评价及表征方法第39-42页
       ·制备方法第39页
       ·评价方法第39-40页
       ·表征方法第40-42页
     ·胜利稠油的催化降粘方法第42-44页
       ·实验流程与步骤第42-43页
       ·不同反应条件下胜利稠油的催化降粘反应第43-44页
     ·催化降粘后胜利稠油的性质分析第44-45页
       ·反应生成气组成分析第44页
       ·油样SARA组成分析第44页
       ·油样有机元素含量测定第44页
       ·油样FTIR分析第44-45页
第三章 胜利稠油的基本性质第45-49页
   ·引言第45页
   ·比重第45页
   ·水含量第45-46页
   ·动力粘度第46-47页
   ·有机元素含量第47页
   ·烃类族组成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第49-64页
   ·引言第49页
   ·催化剂的筛选第49-50页
   ·Ni~(2+)/SZ的制备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第50-64页
     ·焙烧温度对Ni~(2+)/SZ性能的影响第50-56页
       ·焙烧温度对Ni~(2+)/SZ降粘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焙烧温度对Ni~(2+)/SZ比表面积的影响第51-52页
       ·焙烧温度对Ni~(2+)/SZ含硫量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第52-53页
       ·焙烧温度对Ni~(2+)/SZ晶型的影响第53-55页
       ·焙烧温度对Ni~(2+)/SZ结构的影响第55-56页
     ·镍离子浓度对Ni~(2+)/SZ性能的影响第56-64页
       ·镍离子浓度对Ni~(2+)/SZ降粘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镍离子浓度对Ni~(2+)/SZ比表面积的影响第57-58页
       ·镍离子浓度对Ni~(2+)/SZ含硫量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第58-59页
       ·镍离子浓度对Ni~(2+)/SZ晶型的影响第59-60页
       ·镍离子浓度对Ni~(2+)/SZ结构的影响第60-64页
第五章 反应条件对胜利稠油降粘反应的影响第64-71页
   ·引言第64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4-65页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65页
   ·水的影响第65-67页
   ·甲醇的影响第67-69页
   ·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胜利稠油催化降粘原因分析第71-80页
   ·引言第71页
   ·Ni~(2+)/SZ对2~#油样的催化降粘效果第71-72页
   ·反应生成气的组成第72-73页
   ·降粘后稠油的SARA变化第73-74页
   ·降粘后稠油的有机元素组成变化第74-75页
   ·降粘后稠油的红外光谱分析第75-78页
     ·红外光谱与物质的结构第75-76页
     ·胜利稠油的红外光谱第76-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80-82页
   ·结论第80-81页
   ·建议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第86-92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