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α-疱疹病毒囊膜蛋白B 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gB 的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2.gB 的合成及分泌 | 第14-15页 |
3.gB 的免疫学表位与免疫 | 第15-17页 |
4.gB 的其他生物学功能 | 第17-18页 |
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进展 | 第18-24页 |
1. 现场诊断 | 第19-20页 |
·流行病学 | 第19页 |
·临床症状 | 第19-20页 |
·病理变化 | 第20页 |
2. 实验室诊断 | 第20-24页 |
·鉴定病原的方法 | 第20-22页 |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第20页 |
·病毒基因的检测技术 | 第20-22页 |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 | 第20-21页 |
·核酸探针技术 | 第21页 |
·PCR 检测技术 | 第21-22页 |
·实时定量PCR 技术 | 第22页 |
·血清学相关的方法 | 第22-24页 |
·血清中和试验 | 第22页 |
·琼脂糖凝胶沉淀试验(AGP) | 第22-23页 |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 | 第23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23页 |
·免疫酶法 | 第23-24页 |
·微量固相放射免疫试验(Micro-SPRIA) | 第24页 |
鸭病毒性肠炎出现的一些新特点 | 第24-27页 |
1. 鸭病毒性肠炎流行病学的问题与变化 | 第24-25页 |
2. 病理变化的非典型化 | 第25页 |
3. 疫苗保护效果的变化 | 第25-26页 |
4. 新鸭病毒性肠炎的提出 | 第26-27页 |
研究报告 | 第27-48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1. 毒株 | 第28页 |
2. 细胞 | 第28页 |
3. 菌株和质粒 | 第28页 |
4. 酶与试剂 | 第28页 |
5. 血清 | 第28页 |
6.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7.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5页 |
1. 鸭肠炎病毒gB 基因的钓取 | 第29-32页 |
·鸭肠炎病毒的增殖 | 第29页 |
·鸭肠炎病毒总DNA 的提取 | 第29页 |
·简并PCR 扩增gB 编码区部分片段 | 第29页 |
·简并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9页 |
·PCR 反应 | 第29页 |
·克隆与测序 | 第29页 |
·TAIL-PCR 扩增gB 基因的5’末端 | 第29-30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9-30页 |
·TAIL-PCR 反应 | 第30页 |
·克隆与测序 | 第30页 |
·gB 基因3’末端的获取 | 第30-32页 |
·依赖于TAIL-PCR 的基因组步移 | 第30-31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0-31页 |
·TAIL-PCR 反应 | 第31页 |
·测序与拼接 | 第31页 |
·Long-PCR 扩增gB 基因的3’末端 | 第31-32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1-32页 |
·Long-PCR 反应 | 第32页 |
·克隆与测序 | 第32页 |
·序列拼接及ORF 初步分析 | 第32页 |
·鸭肠炎病毒gB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页 |
·gB 蛋白的同源性分析 | 第32页 |
·gB 蛋白结构与抗原性预测 | 第32页 |
2. 鸭肠炎病毒gB 蛋白主要抗原域的表达与鉴定 | 第32-33页 |
·表达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2页 |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32-33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3页 |
·目的基因的表达 | 第33页 |
·表达条件优化 | 第33页 |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 分析 | 第33页 |
3. 鸭肠炎病毒抗体检测间接ELISA 的初步建立 | 第33-35页 |
·表达产物的大量诱导、纯化及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igB1-ELISA 方阵滴定和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34页 |
·igB1-ELISA 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抗原包被时间的优化 | 第34页 |
·封闭条件的优化 | 第34页 |
·血清作用时间的优化 | 第34页 |
·酶标二抗浓度的优化 | 第34页 |
·酶标二抗作用时间的优化 | 第34-35页 |
·底物作用时间的优化 | 第35页 |
·igB1-ELISA 的特异性试验 | 第35页 |
·igB1-ELISA 重复性试验 | 第35页 |
·批内重复试验 | 第35页 |
·批间重复试验 | 第35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35页 |
·抗原保存期试验 | 第35页 |
·igB1-ELISA 与iDEV-ELISA 比较 | 第35页 |
结果 | 第35-45页 |
1. 鸭肠炎病毒gB 基因的钓取 | 第35-39页 |
·简并PCR 扩增gB 编码区部分片段 | 第35-36页 |
·TAIL-PCR 扩增gB 基因的5’末端 | 第36页 |
·gB 基因3’末端的获取 | 第36-38页 |
·依赖于TAIL-PCR 的基因组步移 | 第36-37页 |
·Long-PCR 扩增gB 基因的3’末端 | 第37-38页 |
·序列拼接及ORF 初步分析 | 第38页 |
·鸭肠炎病毒gB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gB 蛋白的同源性分析 | 第38-39页 |
·gB 蛋白的结构与抗原性预测 | 第39页 |
2. 鸭肠炎病毒gB 蛋白主要抗原域的表达与鉴定 | 第39-41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9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9-40页 |
·目的基因的表达 | 第40页 |
·表达条件优化 | 第40-41页 |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 分析 | 第41页 |
3. 鸭肠炎病毒抗体检测间接ELISA 的初步建立 | 第41-45页 |
·表达产物的大量诱导、纯化和含量测定 | 第41页 |
·igB1-ELISA 方阵滴定和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41-42页 |
·igB1-ELISA 条件的优化 | 第42-44页 |
·包被时间的优化 | 第42页 |
·封闭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血清作用时间的优化 | 第42-43页 |
·酶标二抗浓度的优化 | 第43页 |
·酶标二抗作用时间的优化 | 第43-44页 |
·底物显色时间的优化 | 第44页 |
·igB1-ELISA 的特异性试验 | 第44页 |
·igB1-ELISA 重复性试验 | 第44页 |
·批内重复试验 | 第44页 |
·批间重复试验 | 第44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44-45页 |
·抗原保存期试验 | 第45页 |
·i981-ELISA 与iDEV-ELISA 比较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8页 |
1. 简并PCR | 第46页 |
2. TAIL-PCR | 第46页 |
3. Long-PCR | 第46-47页 |
4. DEV gB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页 |
5. DEV gB 基因表达、鉴定及纯化 | 第47页 |
6. igB1-ELISA 方法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