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本文结构 | 第10-12页 |
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 第12-22页 |
·资产减值的概念及范围 | 第12-15页 |
·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 | 第14-15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22页 |
·美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15-17页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17-18页 |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18-22页 |
3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资产减值会计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资产减值会计体现了资产的本质 | 第23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质量特征 | 第23-27页 |
·资产减值会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 第24-25页 |
·资产减值会计对可靠性具有双重影响 | 第25-26页 |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 第26-27页 |
·资产减值会计是稳健性原则的体现 | 第27页 |
·资产减值会计是现代资产计量理论的具体应用 | 第27-29页 |
4 资产减值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 第29-40页 |
·资产减值的确认 | 第29-34页 |
·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 | 第29-31页 |
·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间 | 第31页 |
·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 | 第31-33页 |
·资产减值的转回 | 第33-34页 |
·资产减值的计量 | 第34-38页 |
·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比较 | 第34-36页 |
·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 | 第36-38页 |
·资产减值的记录 | 第38页 |
·资产减值的披露 | 第38-40页 |
5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7页 |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 | 第40-41页 |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 | 第41-43页 |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操作难度 | 第43页 |
·减值不得转回导致资产计价不够真实 | 第43-44页 |
·资产减值披露存在问题 | 第44页 |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 | 第44-45页 |
·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计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资产减值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6 对策与建议 | 第47-52页 |
·完善资产减值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 第47-48页 |
·适当限制企业专业判断范围和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 第47页 |
·设置“资产减值准备损失”科目单独核算资产减值准备 | 第47-48页 |
·强化相关信息的披露 | 第48页 |
·完善公司内部运行机制 | 第48-49页 |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 第48页 |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第48-49页 |
·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 | 第49页 |
·建立和健全资产信息、价格市场 | 第49页 |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 第49-50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置合理的经营业绩评价标准 | 第50页 |
·加强对资产减值的审计监督 | 第50-51页 |
·加强对减值准备披露的管理和监督 | 第51页 |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