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简介 | 第12页 |
·发光和余辉 | 第12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12页 |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硫化物体系 | 第12-13页 |
·硫氧化物体系 | 第13页 |
·钛酸盐体系 | 第13-14页 |
·硅酸盐体系 | 第14页 |
·其它类型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 第14-15页 |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常见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15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5页 |
·燃烧法 | 第15-16页 |
·微波合成法 | 第16页 |
·红色长余辉发光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的主要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实验设计思路及目标 | 第20-21页 |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2-23页 |
·实验流程 | 第23-24页 |
·性能测试 | 第24-26页 |
·XRD分析 | 第24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4页 |
·余辉时间 | 第24页 |
·热释光谱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合成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 第26-60页 |
·研磨时间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26-29页 |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研磨时间对样品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激发光谱的影响 | 第27页 |
·研磨时间对样品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27-28页 |
·研磨时间对样品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烧结温度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实验方案 | 第29页 |
·烧结温度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激发光谱的影响 | 第29-30页 |
·烧结温度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30-31页 |
·烧结温度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31页 |
·恒温时间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实验方案 | 第31-32页 |
·恒温时间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激发光谱的影响 | 第32页 |
·恒温时间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32-33页 |
·恒温时间对Ca_(0.97)Na_(0.03)Ti_(0.97)Nb_(0.03)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掺杂对CaTi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34-42页 |
·实验方案 | 第35页 |
·不同掺杂对CaTiO_3:Pr~(3+)物相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掺杂对CaTiO_3:Pr~(3+)激发光谱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不同掺杂对CaTiO_3:Pr~(3+)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掺杂对CaTi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掺杂对CaTiO_3:Pr~(3+)热释光谱的影响 | 第40-42页 |
·Nbs~(5+)掺杂量对样品Ca_(0.8)Zn_(0.2)Ti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42-48页 |
·实验方案 | 第42页 |
·不同Nb~(5+)掺杂量对样品物相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Nb~(5+)掺杂量对样品激发光谱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Nb~(5+)掺杂量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Nb~(5+)掺杂量对样品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Nb~(5+)掺杂量对样品热释光谱的影响 | 第45-48页 |
·H_3BO_3掺杂量对样品Ca_(0.8)Zn_(0.2)Ti_(0.97)Nb_(0.03)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48-54页 |
·实验方案 | 第48页 |
·不同H_3BO_3掺杂量对样品物相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H_3BO_3掺杂量对样品激发光谱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H_3BO_3掺杂量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H_3BO_3掺杂量对样品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H_3BO_3掺杂量对样品热释光谱的影响 | 第52-54页 |
·不同Al~(3+)掺杂量对样品Ca_(0.8)Zn_(0.2)TiO_3:Pr~(3+)余辉性能的影响 | 第54-60页 |
·实验方案 | 第54页 |
·不同Al~(3+)掺杂量对样品物相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Al~(3+)掺杂量对样品激发光谱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Al~(3+)掺杂量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Al~(3+)掺杂量对样品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Al~(3+)掺杂量对样品热释光谱的影响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