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和设计拨叉装配机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 ·自动检测与自动检测系统 | 第11-12页 |
| ·检测与控制 | 第12页 |
| ·汽车零部件装配测装置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组态软件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6页 |
| ·本课题的任务及工作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功能和特点 | 第16页 |
| ·本课题的任务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7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 第2章 拨叉装配检测机的功能分析和总体设计 | 第18-29页 |
| ·拨叉装配自动检测系统设计步骤 | 第18-19页 |
| ·检测需求分析 | 第19-22页 |
| ·拨叉装配组件检测要求 | 第20-21页 |
| ·检测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 ·拨叉装配检测机的组成 | 第22-26页 |
| ·拨叉装配检测机的工作原理 | 第22页 |
| ·检测单元的设计原理 | 第22-26页 |
| ·本课题拨叉装配检测机的系统设计 | 第26-28页 |
| ·检测装配装置的硬件系统 | 第26-27页 |
| ·装配检测装置的软件系统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监测组态系统 | 第29-41页 |
| ·概述 | 第29页 |
| ·MCGS组态软件的应用 | 第29-31页 |
| ·MCGS的构成 | 第29-30页 |
| ·MCGS的功能和特点 | 第30-31页 |
| ·本系统组态报警的实现 | 第31-34页 |
| ·工程整体规划 | 第31-32页 |
| ·工程建立 | 第32页 |
| ·制作工程画面 | 第32页 |
| ·定义数据对象 | 第32-34页 |
| ·报警画面提示分析设计 | 第34-36页 |
| ·用户界面设计开发 | 第36-37页 |
| ·建立实时数据库 | 第37页 |
| ·运行策略设计 | 第37-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PLC的选用与程序设计 | 第41-47页 |
| ·PLC简介 | 第41-42页 |
| ·MELSEC-FX_(1N)-60MR-001 PLC简介 | 第42-44页 |
| ·PLC的输入输出信号 | 第42-43页 |
| ·程序控制流程 | 第43-44页 |
| ·PLC梯形图程序的顺序控制设计法 | 第44-46页 |
| ·顺序功能图描述 | 第44-45页 |
| ·本系统的 SFC的结构图 | 第45页 |
| ·SFC结构图转换成梯形图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历史数据查询与构件开发构件开发 | 第47-56页 |
| ·本系统的实时数据库框架建立 | 第47页 |
| ·策略构件开发 | 第47-52页 |
| ·MCGS的可扩充性 | 第48页 |
| ·策略构件的开发过程 | 第48-52页 |
| ·策略组态实现过程 | 第52-53页 |
| ·多工位查询系统的开发设计 | 第53-55页 |
| ·多工位系统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 ·多工位系统开发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设备连接 | 第56-63页 |
| ·设备窗口 | 第56页 |
| ·单工位连接 | 第56-57页 |
| ·多工位连接 | 第57页 |
| ·设备属性设置 | 第57-58页 |
| ·上位机与 PLC之间的数据通信 | 第58-60页 |
| ·硬件连接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