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 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9-10页 |
| (二) 选题的动机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重难点 | 第11-13页 |
| 1、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2、基本思路 | 第11页 |
| 3、本文的重点、难点和不足 | 第11-13页 |
| 一、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合作的背景 | 第13-21页 |
| (一) 三十年代初的国民政府 | 第13-14页 |
| (二) 基督教面临的处境 | 第14-17页 |
| (三) 新生活运动 | 第17-21页 |
| 1、新生活运动的产生 | 第17-19页 |
| 2、新生活运动的内容及开展情况 | 第19-21页 |
| 二、政教双方对合作的认识 | 第21-36页 |
| (一) 政府方面对于合作的认识 | 第21-27页 |
| 1、蒋介石受洗 | 第21-22页 |
| 2、蒋介石对教会的邀请 | 第22-24页 |
| 3、宋美龄对教会人士的呼吁 | 第24-26页 |
| 4、国民党要员及政府对于教会人士的请求 | 第26-27页 |
| (二) 教会方面对合作的回应 | 第27-36页 |
| 1、反面的声音 | 第27-30页 |
| 2、积极的回应 | 第30-36页 |
| 三、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合作 | 第36-51页 |
| (一) 牧恩波与新生活运动的机缘 | 第36-39页 |
| (二) 合作的准备与尝试 | 第39-42页 |
| 1、基督教服务团组织规则 | 第39-40页 |
| 2、基督徒与清洁规矩运动 | 第40-42页 |
| (三) 协同开展乡村事工 | 第42-46页 |
| 1、乡村事工的兴起背景 | 第42-43页 |
| 2、黎川的乡村事工 | 第43-46页 |
| 3、协助国家卫生健康计划 | 第46页 |
| (四) 战时服务 | 第46-51页 |
| 1、协助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 | 第46-47页 |
| 2、配合节约献金运动 | 第47-48页 |
| 3、协助精神总动员 | 第48-49页 |
| 4、参与新运医疗队服务 | 第49页 |
| 5、协同伤兵之友社工作 | 第49页 |
| 6、参与战时服务委员会 | 第49-50页 |
| 7、祈福运动 | 第50-51页 |
| 四、合作的基础及其影响 | 第51-58页 |
| (一) 合作的基础 | 第51-53页 |
| 1、思想上的共性 | 第51-52页 |
| 2、现实的要求 | 第52-53页 |
| (二) 合作的影响 | 第53-58页 |
| 1、对新生活运动的影响 | 第53-55页 |
| 2、对教会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结语 | 第58-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