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吉林省产业集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关于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9-15页 |
一、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9-13页 |
(一) 产业集聚的概念辨析 | 第9-10页 |
(二) 产业集聚的发展背景 | 第10-11页 |
(三) 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 | 第11-12页 |
(四) 产业集聚优势 | 第12-13页 |
二、产业集聚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研究 | 第15-23页 |
一、国外产业集聚的现状 | 第15-17页 |
(一) 美国的产业集聚现象 | 第15-16页 |
(二) 意大利的产业集聚现象 | 第16页 |
(三) 日本的产业集聚现象 | 第16页 |
(四) 印度的产业集聚现象 | 第16-17页 |
二、我国产业集聚的发展过程 | 第17-21页 |
(一) 我国产业集聚的三种演化过程 | 第17-19页 |
(二) 产业集群的阶段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三、国内外产业集聚对吉林省的启示 | 第21-23页 |
(一) 工业“基地”是产业集聚的新型表现形式 | 第21页 |
(二) 产业集聚与吉林省经济的振兴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吉林省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 第23-30页 |
一、吉林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二、吉林省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 第24-30页 |
(一) 企业规模 | 第25-26页 |
(二) 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集聚的分析 | 第26-27页 |
(三) 一汽配件和相关产业 | 第27页 |
(四) 一汽与国际相比程度分析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吉林省产业集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5页 |
一、吉林省产业集聚区域性问题 | 第30-31页 |
(一) 地域发展不平衡 | 第30页 |
(二) 规模以下工业与规模以上工业关联度低 | 第30-31页 |
(三) 小企业比重过大 | 第31页 |
(四) 企业竞争能力弱 | 第31页 |
(五)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 第31页 |
二、吉林省汽车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 汽车后续产业链——零部件发展滞后 | 第31-32页 |
(二) 汽车工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三) 国际竞争力差,技术装备和研发水平低 | 第32-33页 |
(四) 生产和营销模式陈旧 | 第33页 |
(五) 空间和发展主体缺乏整合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聚的模式及区位选择 | 第35-44页 |
一、促进吉林省产业集聚的模式 | 第35-38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35-36页 |
(二) 模式选择 | 第36-38页 |
二、促进吉林省产业集聚的区位选择 | 第38-44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39页 |
(二) 区位选择 | 第39-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