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案例简介及争议 | 第9-12页 |
第一节 案例简介及分析 | 第9-10页 |
第二节 存在的争议 | 第10-12页 |
第二章“足以”型危险犯立法梳理及个罪的比较分析 | 第12-20页 |
第一节“足以”型危险犯刑法规制的发展变化 | 第12-14页 |
一、刑事立法起源阶段——79《刑法》 | 第12页 |
二、刑事立法发展阶段——97《刑法》 | 第12-13页 |
三、刑事立法完善阶段——历次刑法修正案 | 第13-14页 |
第二节“足以”型危险犯刑事规制变化的原因 | 第14-16页 |
一、97《刑法》对 79《刑法》相关条文修改与增设的原因 | 第14-15页 |
二、历次刑法修正案对 97《刑法》相关条文修改的原因 | 第15-16页 |
第三节“足以”型危险犯之个罪的比较分析 | 第16-20页 |
一、个罪中“足以”条款的内涵分析 | 第16-18页 |
二、个罪的法益侵害性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章“足以”型危险犯理论界说 | 第20-33页 |
第一节“足以”型危险犯理论概说 | 第20-26页 |
一、具体危险犯说 | 第20-21页 |
二、抽象危险犯说 | 第21-22页 |
三、程度或性质说 | 第22页 |
四、准抽象危险犯理论 | 第22-23页 |
五、具体危险性犯和适格犯(“足以犯”)理论 | 第23-26页 |
第二节“足以”型危险犯理论评析及选择 | 第26-33页 |
一、具体危险犯说之否定 | 第26-28页 |
二、抽象危险犯说之否定 | 第28-30页 |
三、“性质或程度说”之否定 | 第30-31页 |
四、准抽象危险犯说、具体危险性犯、适格犯(足以犯)理论之选择 | 第31-33页 |
第四章“足以”型危险犯在实务判定中面临的问题 | 第33-40页 |
第一节“足以”型危险犯实务中的判定方法 | 第33-38页 |
一、“足以”造成实害“危险”类犯罪中的判定方法 | 第33-36页 |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 | 第33-35页 |
(二)破坏交通设施罪 | 第35-36页 |
二、“足以”造成实害“结果”类犯罪中的判定方法 | 第36-38页 |
第二节“足以”型危险犯实务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8-40页 |
一、实务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二、实务判定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足以”型危险犯“足以性”的判定方法及具体适用 | 第40-49页 |
第一节“足以性”现有判断方法之批判 | 第40-42页 |
第二节“足以性”判断方法之选择 | 第42-47页 |
一、“危险”判定理论的焦点归纳 | 第42-44页 |
二、“足以性”判定之具体方法 | 第44-47页 |
第三节“足以性”判断方法之具体适用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