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西区故事》的创作背景 | 第11-23页 |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社会文化 | 第11-13页 |
一、经济增长和拉美移民浪潮 | 第11-12页 |
二、二战后美国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和产生的问题 | 第12页 |
三、波多黎各移民的地位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从起源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音乐剧的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一、音乐剧的起源 | 第13-14页 |
二、音乐喜剧和音乐戏剧 | 第14-15页 |
三、音乐剧的成熟 | 第15-16页 |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美国音乐的概况 | 第16-18页 |
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严肃音乐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第四节 伯恩斯坦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 第18-20页 |
一、伯恩斯坦生平简介 | 第18-19页 |
二、伯恩斯坦音乐风格的来源 | 第19-20页 |
第五节 音乐剧《西区故事》简介 | 第20-23页 |
一、创作团队 | 第20-21页 |
二、剧情简介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西区故事》的音乐多样性 | 第23-43页 |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 | 第23-29页 |
一、传统性 | 第23-27页 |
二、现代性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严肃与流行 | 第29-32页 |
一、严肃——艺术化的歌曲 | 第30-31页 |
二、流行性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爵士乐与拉美音乐 | 第32-36页 |
一、爵士乐 | 第32-34页 |
二、拉美音乐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戏剧与舞蹈 | 第36-41页 |
一、戏剧性 | 第36-38页 |
二、舞蹈性 | 第38-41页 |
第五节 伯恩斯坦的折衷主义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西区故事》的演唱风格 | 第43-54页 |
第一节 音乐剧的演唱风格 | 第43-45页 |
一、音乐剧演唱风格的发展 | 第43-44页 |
二、音乐剧与歌剧、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的差异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托尼和玛丽亚唱段的演唱风格 | 第45-49页 |
一、托尼的唱段 | 第46-47页 |
二、玛丽亚的唱段 | 第47-48页 |
三、托尼与玛丽亚的唱段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戏谑性段落的演唱风格 | 第49-51页 |
一、"鲨鱼帮"与《阿美利加"America"》 | 第49-50页 |
二、"喷气机帮"与《科拉普克长官"Gee,Officer Krupke!"》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冲突性段落的演唱风格 | 第51-54页 |
一、《今夜五重唱"Quintet Tonight"》 | 第51-52页 |
二、《像那样的男孩"A Boy Like That"/我心中有份爱"I Have a Love"》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