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禅宗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前言第7-10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7-8页
 二、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第8-9页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第9-10页
第一章 禅宗思想史概说第10-25页
 一、禅法的兴起第10-12页
  (一) 禅的原始含义第10-11页
  (二)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禅”观念第11-12页
 二、早期禅法第12-13页
  (一) 小乘禅数学第12-13页
  (二) 大乘三昧第13页
 三、禅宗的初步形成——五祖禅法与牛头禅第13-17页
  (一) 菩提达摩的“理入”和“行入”第13-14页
  (二) 慧可的“身佛不二”观第14-15页
  (三) 僧璨的“不二信心”第15页
  (四) 道信“观心看净”第15-16页
  (五) 弘忍“东山法门”第16页
  (六) 牛头禅的“无心”理论第16-17页
 四、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17-25页
  (一) 神秀的“拂尘看净、方便通经”第17-18页
  (二) 慧能的“顿悟成佛”第18-21页
  (三) “五家七宗”的禅风第21-25页
第二章 禅宗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第25-36页
 一、禅宗的认识论第25-28页
  (一) 主客无二第25-26页
  (二) “空”、“有”无别第26-27页
  (三) 默会心证第27-28页
 二、禅宗的语言观第28-32页
  (一) 言语道断第29-30页
  (二) 扫相破执第30-31页
  (三) 正言若反第31-32页
  (四) 戏言近庄第32页
 三、禅宗的身心理论第32-36页
  (一) 从“身心一如”到“身心脱落”第32-33页
  (二) 在“当下”体验第33-35页
  (三) “凡圣无别”的人格境界第35-36页
第三章 禅宗的教育思想第36-50页
 一、禅宗的生命教育思想第36-40页
  (一) “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禅宗教育“自立自度”的主体精神第36-37页
  (二) “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禅宗教育“不重世学”的生命关怀第37-39页
  (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禅宗教育中的“具体个人”第39-40页
 二、禅宗的教学思想第40-44页
  (一) “触机而悟”——禅宗的教学情境第40-41页
  (二)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禅宗的教学原则第41-42页
  (三) “绕路说禅”——禅宗的教学方法第42-44页
 三、禅宗的教育伦理思想第44-50页
  (一) “佛性无南北”——禅宗的教育平等观第45-46页
  (二) “凡圣无别”——禅宗教育中的师生观第46-47页
  (三) “老婆心切”与“棒喝交驰”——禅宗教育的仁慈观第47-50页
第四章 禅宗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第50-55页
 一、对“知识人”的批判第50-51页
 二、对个性化的强调第51-52页
 三、在生活中实践第52-53页
 四、对怀疑精神和创造性的提倡第53-5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5-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杰瑞药业抗肿瘤原料药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豆农抗除草剂大豆种植意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