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企业会计造假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国外企业会计造假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研究的思路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我国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现状与特征 | 第15-19页 |
·内部会计监控体系的现状与特征 | 第15-16页 |
·政府会计监管体系的现状与特征 | 第16-17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和自律体系的现状与特征 | 第17页 |
·社会监督体系的现状与特征 | 第17-18页 |
·投资者监管体系的现状与特征 | 第18-19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分析 | 第19-31页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内在成因分析 | 第19-24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部分失效 | 第19-21页 |
·委托代理制的内在缺陷 | 第21-22页 |
·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 | 第22-23页 |
·利益驱动 | 第23-24页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外在成因分析 | 第24-31页 |
·市场机制分析 | 第24-25页 |
·需求主体分析 | 第25-26页 |
·政府监管分析 | 第26-27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分析 | 第27-29页 |
·社会道德约束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31-38页 |
·美国会计造假监管体系分析 | 第31-33页 |
·内部治理结构 | 第31页 |
·政府会计监管 | 第31-32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 第32页 |
·中小股东的监管与法律保护 | 第32-33页 |
·英国会计造假监管体系分析 | 第33-35页 |
·公司内部的会计监控 | 第33页 |
·政府会计监管 | 第33-34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 第34-35页 |
·社会监督 | 第35页 |
·日本会计造假监管体系分析 | 第35-36页 |
·内部会计监管 | 第35页 |
·政府会计监管 | 第35-36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与自律 | 第36页 |
·美、英、日会计监管体系的比较与启示 | 第36-38页 |
·美、英、日会计监管体系的比较 | 第36-37页 |
·美、英、日会计监管体系对我们的启示 | 第37-38页 |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完善 | 第38-49页 |
·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监管 | 第38-41页 |
·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 第38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第38-41页 |
·建立责权利统一的政府监管体系 | 第41-43页 |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控力度 | 第41-42页 |
·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 第42页 |
·强化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 第42-43页 |
·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运行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 第43-47页 |
·改变上市公司审计聘任制度 | 第43-44页 |
·改革会计事务所规模与组织形式 | 第44-45页 |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建设 | 第45-46页 |
·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 第46-47页 |
·发挥媒体监管的功能 | 第47页 |
·加强诚信建设,营造有利于会计诚信的社会环境 | 第47-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前景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