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与商标法律制度的冲突及其解决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域名及其知识产权属性 | 第9-14页 |
| ·域名的界定 | 第9-11页 |
| ·域名的涵义 | 第9页 |
| ·域名的特征 | 第9-10页 |
| ·域名的作用 | 第10-11页 |
| ·域名与知识产权 | 第11-14页 |
| ·关于域名属性的几种学说 | 第11-13页 |
| ·域名是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 | 第13-14页 |
| 2 域名与商标法律制度的冲突 | 第14-18页 |
| ·在程序上域名与先申请原则的冲突 | 第14-16页 |
| ·域名抢注 | 第15页 |
| ·域名囤积 | 第15页 |
| ·同一商标共同持有人的域名冲突 | 第15-16页 |
| ·在实体上域名与商标区别性的冲突 | 第16-18页 |
| ·域名盗用 | 第16页 |
| ·域名中含有名人名称、通用词汇、地理名称 | 第16-18页 |
| 3 国内外现行解决机制及其欠缺 | 第18-28页 |
| ·国外现行解决机制 | 第18-21页 |
| ·美国对域名纠纷的司法解决 | 第18-19页 |
| ·德国对域名纠纷的司法解决 | 第19-20页 |
| ·英国对域名纠纷的司法解决 | 第20-21页 |
| ·国内现行解决机制 | 第21-26页 |
| ·针对域名抢注——采取保护驰名商标的原则 | 第21-23页 |
| ·针对域名囤积——采取诚实信用原则 | 第23-24页 |
| ·针对同一商标持有人的冲突采取先申请原则 | 第24页 |
| ·针对域名盗用——采取反淡化原则 | 第24-26页 |
| ·针对不同字符混合使用的冲突采取公平原则 | 第26页 |
| ·现行解决机制的主要欠缺 | 第26-28页 |
| ·域名注册机构仅采取程序上的审查 | 第26页 |
| ·域名注册的“终身制” | 第26页 |
| ·部分量化标准不明确 | 第26-27页 |
| ·未明确域名的知识产权地位 | 第27页 |
| ·未将驰名商标的反淡化理论引入立法 | 第27-28页 |
| 4 完善我国域名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28-40页 |
| ·完善域名注册管理机制 | 第28-29页 |
| ·现行法律法规 | 第28-29页 |
| ·从形式审查到实质审查 | 第29页 |
| ·将域名注册改为续期制 | 第29页 |
|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29-33页 |
| ·现行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 ·关于“恶意”的认定 | 第31-33页 |
| ·完善商标法 | 第33-40页 |
| ·在网络环境内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 | 第33-35页 |
| ·引入并确立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 | 第35-39页 |
| ·采用非驰名商标的一般保护原则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