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非犯罪化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安乐死概述 | 第10-13页 |
(一) 概念 | 第10-11页 |
(二) 特征 | 第11-12页 |
(三) 分类 | 第12-13页 |
二、安乐死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国外安乐死的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二) 我国安乐死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三、安乐死的论争 | 第16-20页 |
(一) 赞成“安乐死”者的观点 | 第16-18页 |
(二) 反对“安乐死”者的观点 | 第18-20页 |
四、安乐死正当性的论证 | 第20-24页 |
(一) 从合理性角度分析 | 第20-22页 |
1、实施安乐死符合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 第20-21页 |
2、实施安乐死符合患者最佳利益原则 | 第21页 |
3、实施安乐死是公正原则的要求 | 第21-22页 |
4、实施安乐死符合现代医学伦理观念 | 第22页 |
(二) 从合法性角度分析 | 第22-24页 |
1、从刑法价值分析 | 第22-23页 |
2、从犯罪的本质特征分析 | 第23页 |
3、从违法性阻却事由理论分析 | 第23页 |
4、从期待可能性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五、安乐死非罪化的必要性分析及制度设计 | 第24-31页 |
(一) 安乐死非罪化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6页 |
1、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需要我国加快立法脚步 | 第24-25页 |
2、安乐死立法符合民众的意愿 | 第25页 |
3、安乐死事件的频繁出现需要立法加以规范 | 第25-26页 |
(二)安乐死非罪化的现实困境 | 第26-27页 |
1、民众观念受传统伦理道德影响严重 | 第26-27页 |
2、对安乐死适用条件的认定存在困难 | 第27页 |
3、安乐死实施存在安全隐患 | 第27页 |
(三) 安乐死事实上非犯罪化的制度设计 | 第27-31页 |
1、安乐死的适用条件 | 第28-29页 |
2、安乐死的适用程序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个人简历 | 第3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