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乌托邦范畴的人文价值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页 |
第一章 乌托邦思想的历史溯源 | 第9-17页 |
·乌托邦的本质及形态 | 第9-12页 |
·乌托邦释义 | 第9-10页 |
·乌托邦诸形态 | 第10-12页 |
·乌托邦的沿革与演变 | 第12-17页 |
·西方社会的乌托邦 | 第12-14页 |
·中国社会的乌托邦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乌托邦理论价值辨析 | 第17-26页 |
·批判乌托邦的理论武器 | 第17-19页 |
·劳动异化学说对人的本质的揭示 | 第17-18页 |
·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科学阐释 | 第18-19页 |
·乌托邦的二重性分析 | 第19-22页 |
·社会理想状态的唯美追求 | 第19-20页 |
·否认历史规律的主观臆想 | 第20-22页 |
·乌托邦的现实可能性考察 | 第22-26页 |
·走出乌托邦的历史误区 | 第22-24页 |
·乌托邦合理性与理想追求的联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超越乌托邦的哲学反思 | 第26-37页 |
·乌托邦的批判与继承 | 第26-30页 |
·乌托邦的悖论 | 第26-28页 |
·乌托邦的现代性困境 | 第28-30页 |
·超越乌托邦的伟大实践 | 第30-34页 |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 | 第30-32页 |
·实现和谐目标是一个长期过程 | 第32-34页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 第34-37页 |
·人自身存在的前提 | 第34-36页 |
·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