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小蠹类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12-18页 |
·寄主树木特性 | 第12-14页 |
·树木挥发性物质 | 第12-13页 |
·寄主树木抗性 | 第13-14页 |
·寄主树木其它特性 | 第14页 |
·小蠹虫共生真菌 | 第14-15页 |
·小蠹虫的种内和种间关系 | 第15-16页 |
·小蠹虫信息素 | 第15页 |
·小蠹虫种间关系 | 第15-16页 |
·天敌 | 第16页 |
·森林生态环境因素 | 第16-17页 |
·生物因素 | 第16-17页 |
·非生物因素 | 第17页 |
·人为因素 | 第17-18页 |
·小蠹虫及其共生真菌对寄主的危害 | 第18-21页 |
·小蠹虫与真菌共生的关系 | 第19页 |
·小蠹虫与真菌共生的机制和作用 | 第19-21页 |
·小蠹虫对其共生真菌的有益作用 | 第19-20页 |
·真菌对小蠹虫的有益作用 | 第20页 |
·小蠹虫与其共生真菌协同作用对寄主树木的危害 | 第20-21页 |
·小蠹虫的人工饲养研究 | 第21-23页 |
·原木段饲养 | 第21-22页 |
·木块饲养 | 第22页 |
·韧皮组织饲养 | 第22页 |
·人工饲料饲养 | 第22-23页 |
·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6-27页 |
·重要的药品及仪器 | 第27-28页 |
·主要药品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和抗性成分代谢的影响 | 第28-29页 |
·样品处理 | 第28页 |
·韧皮部水分含量测定 | 第28页 |
·韧皮部淀粉、糖、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测定 | 第28页 |
·韧皮部总氮和总磷含量测定 | 第28页 |
·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8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9页 |
·华山松接种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后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 | 第29-31页 |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秦岭细粘束孢的分离纯化 | 第29页 |
·接种处理 | 第29页 |
·感染华山松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 | 第29-31页 |
·秦岭细粘束孢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31-32页 |
·供试菌种 | 第31页 |
·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31-32页 |
·小蠹的饲养 | 第32-33页 |
·准备人工饲料 | 第32页 |
·采集华山松小蠹成、幼虫及蛹 | 第32-33页 |
·饲养小蠹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0页 |
·华山松不同被害阶段营养和抗性物质代谢 | 第34-38页 |
·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对与华山松韧皮部水分代谢的影响 | 第34页 |
·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危害与华山松韧皮部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 第34-35页 |
·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危害与华山松韧皮部氮、磷含量的关系 | 第35-36页 |
·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危害与华山松韧皮部酶代谢的关系 | 第36-38页 |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对华山松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 第38-42页 |
·寄主华山松抗性与生理反应 | 第38页 |
·共生真菌对寄主华山松针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华山松韧皮部水分代谢的影响 | 第39-40页 |
·华山松韧皮部可溶性糖、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第40页 |
·共生真菌对华山松韧皮部抗性酶代谢的影响 | 第40-41页 |
·共生真菌对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的侵害 | 第41-42页 |
·华山松大小蠹的共生真菌——秦岭细粘束孢的生物学特性 | 第42-45页 |
·温度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42-43页 |
·pH 值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水势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44页 |
·寄主树木营养物质对共生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杀菌剂对共生真菌的抑制作用 | 第45页 |
·华山松小蠹虫的人工饲养 | 第45-50页 |
·人工饲养饲料组合 | 第45-46页 |
·小蠹虫的人工饲养结果 | 第46-50页 |
·小蠹虫成虫的人工饲养 | 第46-47页 |
·华山松小蠹虫蛹的人工饲养 | 第47-48页 |
·小蠹虫幼虫的人工饲养结果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华山松受小蠹危害的不同阶段营养物质和抗性成分研究 | 第50页 |
·华山松对共生真菌的抗性与生理生化反应 | 第50-51页 |
·华山松蓝变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51页 |
·华山松小蠹的饲养 | 第51-52页 |
·论文创新与特色 | 第5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图版说明 | 第62-64页 |
图版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