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8-11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8-10页 |
(三) 病情程度判定标准 | 第10-11页 |
(四) 一般资料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 疗效相关资料分析 | 第11-12页 |
(三) 治疗方法及药物组成 | 第12页 |
(四)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12页 |
(五)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13页 |
(六) 统计方法 | 第13页 |
三、治疗结果 | 第13-19页 |
(一)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 第13-16页 |
(二) 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 | 第16-17页 |
(三) 安全性观察 | 第17页 |
(四) 临床疗效小结 | 第17-19页 |
讨论 | 第19-29页 |
一、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19-20页 |
(一) 概念 | 第19页 |
(二) 发病机理 | 第19-20页 |
二、中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20-29页 |
(一)、中医病名和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二)、病因病机 | 第21页 |
(三)、治法浅析 | 第21-22页 |
(四)、补肾疏肝汤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26页 |
(五)、临床结果研究分析 | 第26-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综述 | 第32-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