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缩略词表 | 第16-19页 |
前言 | 第19-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实验一 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形态学的影响 | 第24-42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24-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4 讨论 | 第36-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实验二 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性因子释放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 第42-5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4-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实验三 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第52-6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4 讨论 | 第58-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实验四 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MKK3/6-p38MAPK通路的影响 | 第67-7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1-73页 |
4 讨论 | 第7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结论 与讨论 | 第79-107页 |
1 I/R的 中医病机病证特点 | 第79-80页 |
2 现代医学对I/R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80-82页 |
3 I/R与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 | 第82-83页 |
4 选穴依据 | 第83-92页 |
5 动物模型评价 | 第92-93页 |
6 电针内关预处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可能作用机制 | 第93-95页 |
7 本课题创新点 | 第95-96页 |
8 问题与展望 | 第96-97页 |
结语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7页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07-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附录二 图片 | 第126-131页 |
附录三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