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一、选题依据 | 第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 一、旅游文化理论 | 第11-12页 |
| 二、空间竞争与合作理论 | 第12页 |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3-14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二、结构框架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 第一节 古镇界定与类型 | 第16-17页 |
| 一、古镇的定义 | 第16页 |
| 二、古镇的分布与类型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古镇旅游研究概况 | 第17-25页 |
| 一、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5页 |
| 第三章 水乡古镇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 第25-35页 |
| 第一节 水乡古镇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第25-27页 |
| 一、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产生 | 第25-26页 |
| 二、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差异化研究 | 第27-30页 |
| 一、经营模式分析 | 第27-28页 |
| 二、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开发 | 第28-29页 |
| 三、古镇发展模式比较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水乡古镇旅游深度开发的重点 | 第30-35页 |
| 一、整体环境的维护 | 第30-31页 |
| 二、古镇区域形象与主题形象的统一 | 第31-32页 |
| 三、古镇旅游产品的升级 | 第32页 |
| 四、古镇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 | 第32-33页 |
| 五、树立“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 第33-34页 |
| 六、建立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朱家角古镇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 第35-48页 |
| 第一节旅游资源情况 | 第35-37页 |
| 一、历史沿革 | 第35-36页 |
| 二、区位条件 | 第36页 |
| 三、资源条件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旅游开发状况 | 第37-44页 |
| 一、发展历史 | 第37-38页 |
| 二、旅游开发现状 | 第38-44页 |
| 第三节 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44-47页 |
| 一、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 第44页 |
| 二、旅游商品加工粗糙 | 第44-45页 |
| 三、旅游配套设施落后 | 第45页 |
| 四、资金筹措渠道单一 | 第45-46页 |
| 五、旅游形象不突出 | 第46页 |
| 六、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开发管理制约古镇发展 | 第46页 |
| 七、社区参与度不高 | 第46-47页 |
| 八、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 第47页 |
| 小结 朱家角旅游开发评价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朱家角古镇旅游深度开发 | 第48-64页 |
| 第一节 深度开发的条件 | 第48-49页 |
| 一、我国旅游业进入转型期的发展阶段 | 第48页 |
| 二、上海都市纵深发展的战略 | 第48页 |
| 三、朱家角长远规划打造度假基地的定位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深度开发的原则 | 第49页 |
| 一、保护性开发原则 | 第49页 |
| 二、协调发展原则 | 第49页 |
| 三、差异化的原则 | 第49页 |
| 四、优质化的原则 | 第49页 |
| 五、国际化的原则 | 第49页 |
| 第三节 古镇旅游功能的定位 | 第49-51页 |
| 一、政府定位 | 第50页 |
| 二、游客对旅游功能的期望 | 第50-51页 |
| 三、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 | 第51页 |
| 第四节 深度开发的思路 | 第51-64页 |
| 一、开发特色产品,改造现有景点 | 第51-53页 |
| 二、完备旅游保障系统 | 第53-55页 |
| 三、积极推进三大市场的拓展,形成多元市场格局 | 第55-56页 |
| 四、推进与周边景区景点的联动发展,形成共享的空间格局 | 第56-57页 |
| 五、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品牌 | 第57-58页 |
| 六、大力开展旅游节事活动 | 第58-59页 |
| 七、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 第59-62页 |
| 八、加强宣传营销力度 | 第62-63页 |
| 九、培育旅游人才队伍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4-65页 |
| 一、论文研究限制 | 第64页 |
| 二、后续研究问题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