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8-11页 |
·目前国外智能交通管理建设发展情况 | 第8-9页 |
·日本智能交通发展情况 | 第8页 |
·欧洲智能交通发展情况 | 第8-9页 |
·美国智能交通发展情况 | 第9页 |
·目前国内主要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建设发展情况 | 第9-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滨海新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 第13-31页 |
·滨海新区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对交通管理的需求分析 | 第13-20页 |
·道路交通特性分析 | 第13-14页 |
·机动车发展及居民交通需求研究 | 第14页 |
·滨海新区路网的总体规模 | 第14-15页 |
·滨海新区道路功能级配结构 | 第15页 |
·道路网络系统构成及规划 | 第15-16页 |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研究 | 第16页 |
·动态交通管理研究 | 第16-19页 |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 第19-20页 |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研究 | 第20页 |
·现有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基本状况 | 第20页 |
·城市道路现代化交通管理与控制需求 | 第20-21页 |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 第21-26页 |
·系统框架结构 | 第21-22页 |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 第22-23页 |
·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 | 第23页 |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划分 | 第23-26页 |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结构设计 | 第26-29页 |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符合组网的基本要求 | 第26页 |
·通信协议 | 第26页 |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基本结构 | 第26-27页 |
·综合业务通信网络建设 | 第27-29页 |
·计算机辅助决策的实现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系统建设规模及各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 | 第31-54页 |
·系统建设规模 | 第31页 |
·GIS-T管理控制子系统 | 第31-37页 |
·系统概述 | 第31页 |
·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31-33页 |
·关键技术与相关标准 | 第33-34页 |
·规模和指标 | 第34-35页 |
·系统支撑环境 | 第35-37页 |
·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子系统 | 第37-38页 |
·系统概述 | 第37页 |
·系统功能结构 | 第37页 |
·关键技术和标准 | 第37-38页 |
·系统支撑环境 | 第38页 |
·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 | 第38-43页 |
·系统概述 | 第38页 |
·交通信号控制类型划分及控制参数 | 第38-39页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构成 | 第39页 |
·控制系统分类 | 第39-40页 |
·典型系统 | 第40-41页 |
·系统功能 | 第41-43页 |
·交通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 | 第43-45页 |
·系统概述 | 第43页 |
·系统构成 | 第43-44页 |
·控制中心大屏幕 | 第44页 |
·特殊要求 | 第44-45页 |
·违法行为管理(电子警察)子系统 | 第45-46页 |
·闯红灯车辆自动记录系统 | 第45页 |
·治安卡口通过车辆自动记录系统 | 第45-46页 |
·交通流检测子系统 | 第46-49页 |
·系统概述 | 第46页 |
·几种检测方式比较 | 第46-48页 |
·交通信息采集点的分布 | 第48页 |
·交通数据分类 | 第48-49页 |
·检测方式选择 | 第49页 |
·综合业务通信网络子系统 | 第49-50页 |
·系统概述 | 第49页 |
·特殊要求 | 第49-50页 |
·交通GPS卫星定位子系统 | 第50页 |
·系统概述 | 第50页 |
·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 第50页 |
·接处警子系统 | 第50-53页 |
·系统概述 | 第50页 |
·系统构成 | 第50-51页 |
·接处警系统特点 | 第51-53页 |
·视频会议子系统 | 第53页 |
·系统概述 | 第53页 |
·系统构成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控制中心建设及路面交通管理设施建设 | 第54-67页 |
·控制中心建设 | 第54-57页 |
·概述 | 第54页 |
·智能交通管理中心构成 | 第54-55页 |
·智能交通管理中心功能结构 | 第55-57页 |
·基础信息层 | 第55页 |
·数据处理层 | 第55-56页 |
·业务功能层 | 第56-57页 |
·智能交通网络通讯平台建设 | 第57-63页 |
·智能交通网络通讯平台的现状 | 第57-58页 |
·先进技术在ITS网络中的应用 | 第58页 |
·智能交通网络通讯平台系统要求 | 第58-59页 |
·主干专网的组成 | 第59页 |
·主干专网视频传输情况 | 第59-61页 |
·数字视频传输系统构成 | 第60页 |
·数字视频传输系统拓扑结构 | 第60-61页 |
·监控点 | 第61页 |
·数据传输系统 | 第61-63页 |
·数字视频传输和数据传输的共网传输 | 第63-64页 |
·智能交通网络通讯平台的关键技术特性 | 第64-66页 |
·采用先进的、主流的通讯技术手段 | 第64页 |
·高可靠的双路由自愈环网 | 第64-65页 |
·物理隔离和统一的网管 | 第65页 |
·模块化网络扩展 | 第65页 |
·图形化管理界面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交通诱导及综合信息发布子系统 | 第67-78页 |
·系统概述 | 第67页 |
·交通诱导系统的结构 | 第67-70页 |
·交通诱导系统功能要求 | 第68页 |
·交通诱导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 第68-69页 |
·交通诱导系统的诱导策略 | 第69-70页 |
·信息发布方式 | 第70-76页 |
·交通诱导信息可变显示屏 | 第70-71页 |
·交通短信服务 | 第71-72页 |
·交通诱导系统的诱导策略 | 第72-76页 |
·畅通状况控制方案 | 第72-73页 |
·低密度(一般状况)控制诱导方案 | 第73-74页 |
·中密度(拥挤状况)控制诱导方案 | 第74-75页 |
·高密度(阻塞状况)控制诱导方案 | 第75-76页 |
·交通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8-80页 |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附录 缩略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参加科研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