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 | 第9-11页 |
·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 | 第9-10页 |
·血管内皮细胞与疾病 | 第10-11页 |
·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信号分子 | 第11-14页 |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 第11-12页 |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 第12-13页 |
·过氧化氢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14页 |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作用 | 第14-15页 |
·膜脂及脂质组学 | 第15-18页 |
·膜脂 | 第15-17页 |
·脂质组学 | 第17-18页 |
·磷脂酶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 第18-19页 |
·盐酸川芎嗪分子结构及其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分子结构式 | 第19-20页 |
·主要药理作用 | 第20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盐酸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22-3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2-25页 |
·细胞培养 | 第25-26页 |
·Bradford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 第26-27页 |
·噻唑兰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 | 第27-28页 |
·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测定 | 第28-29页 |
·总蛋白的提取 | 第29页 |
·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 | 第29-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TMP·HCl 对AngⅡ损伤的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TMP·HCl 对AngⅡ损伤的内皮细胞LDH 渗出率的影响 | 第32页 |
·TMP·HCl 对AngⅡ损伤的内皮细胞SOD 和CAT 水平的影响 | 第32-33页 |
·AngⅡ对ERK 和JNK 磷酸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TMP·HCl 对AngⅡ损伤的内皮细胞ERK 和JNK 磷酸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TMP·HCl 对AngⅡ损伤的内皮细胞NOS 表达的影响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内皮细胞磷脂图谱的建立及定量分析 | 第36-5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6-37页 |
·实验条件 | 第37-39页 |
·内皮细胞磷脂的提取 | 第39页 |
·磷脂的结构定性分析 | 第39页 |
·磷脂含量的测定 | 第39-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7页 |
·内皮细胞中磷脂种类分析 | 第41-42页 |
·内皮细胞中各磷脂分子结构的确定及相对含量 | 第42-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盐酸川芎嗪对过氧化氢损伤内皮细胞PLA_2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6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TMP·HCl 对H_2O_2 损伤的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H_2O_2 对PLA_2 磷酸化的影响 | 第59-60页 |
·TMP·HCl 对H_2O_2 损伤的内皮细胞PLA_2 磷酸化的影响 | 第60页 |
·PLA_2 活性测定 | 第60-61页 |
·内皮细胞中lysoPC 种类及相对含量测定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