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包(应用软件)论文--图像处理软件论文

中国书画艺术电子化创作的初步算法性探索--美、智能与计算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目录第15-18页
第一章 绪论与背景介绍第18-32页
 §1.1 引言第18-19页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1.3 计算机艺术研究的背景简介第21-26页
  §1.3.1 计算机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第21-25页
  §1.3.2 相关书籍简述第25-26页
 §1.4 中国书画艺术电子化创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28页
 §1.5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第28-30页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30-32页
第二章 基于综合推理的书法创作第32-103页
 §2.1 背景介绍与相关工作第32-33页
 §2.2 智能CAD与类比推理第33-42页
  §2.2.1 类比推理起源第34-35页
  §2.2.2 类比的科学基础第35-37页
  §2.2.3 类比推理理论第37-40页
  §2.2.4 类比推理的根本着眼点第40-41页
  §2.2.5 类比生成第41-42页
 §2.3 综合推理与智能书法创作第42-47页
  §2.3.1 综合推理的思维创新模型第42-44页
  §2.3.2 综合推理特点第44-46页
  §2.3.3 综合推理与智能书法创作第46-47页
 §2.4 汉字书法作品的层次化参数表示第47-54页
  §2.4.1 汉字书法作品的知识表示第48-49页
  §2.4.2 汉字书法作品的层次结构第49-51页
  §2.4.3 汉字层次结构的拓扑构成信息第51-53页
  §2.4.4 汉字的分层结构参数化表达第53-54页
 §2.5 汉字书法作品知识表示的获取第54-70页
  §2.5.1 自动笔划分解提取第54-67页
  §2.5.2 基于智能用户交互的笔划分解提取第67-70页
 §2.6 综合创新与智能书法创作第70-73页
 §2.7 计算机书法美观度的自动评价第73-87页
  §2.7.1 总体算法设计思路第74页
  §2.7.2 对单笔形态美观度的自动评分第74-76页
  §2.7.3 对笔划间空间位置关系美观度的自动评分第76-82页
  §2.7.4 对笔划间书写风格一致性的自动评分第82-84页
  §2.7.5 对汉字书写效果整体美观度的自动评分第84-87页
 §2.8 实验结果第87-99页
  §2.8.1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87-96页
  §2.8.2 实验系统简介第96-99页
 §2.9 对综合推理模型的改进第99-101页
  §2.9.1 综合创新的约束第99-100页
  §2.9.2 开发基于综合推理的特定应用领域ICAD系统的一般方法第100-101页
 §2.10 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的工作第101-103页
  §2.10.1 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价值第101-102页
  §2.10.2 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现实价值第102-103页
第三章 基于笔划的国画分解与动画技术第103-141页
 §3.1 概述第103页
 §3.2 背景介绍第103-106页
 §3.3 绘画作品图像的分解与笔划提取算法第106-113页
  §3.3.1 图像分割第106-108页
  §3.3.2 基于区域合并的笔划提取算法第108-111页
  §3.3.3 初始笔划分解方案的优化第111-112页
  §3.3.4 细长笔划的分解第112-113页
 §3.4 笔划纹理的表达与合成第113-118页
  §3.4.1 矢量化笔划纹理模型第113-116页
  §3.4.2 引入矢量化笔划纹理模型的优点与必要性第116-118页
 §3.5 重叠笔划的分离第118-122页
 §3.6 绘画作品的动画制作第122-131页
 §3.7 基于笔划的绘画动画系统第131-137页
 §3.8 讨论与分析第137-141页
第四章 基于虚拟毛笔的交互式电子书画创作算法框架第141-163页
 §4.1 概述与背景介绍第141页
 §4.2 相关工作第141-143页
 §4.3 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虚拟毛笔模型第143-150页
  §4.3.1 基本绘图单元(基元)第144页
  §4.3.2 基元的造型特征第144-146页
  §4.3.3 基元形变与分裂的模拟第146-149页
  §4.3.4 基元上墨水扩散过程的模拟第149-150页
 §4.4 基于虚拟毛笔的交互式电子书写、绘画算法第150-158页
  §4.4.1 虚拟毛笔的交互式控制第150-151页
  §4.4.2 基元与虚拟纸张的快速求交算法第151-153页
  §4.4.3 基于虚拟毛笔的交互式书画创作笔迹绘制算法第153-158页
 §4.5 虚拟毛笔的品质参数及面向用户的毛笔品质定制第158页
 §4.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58-163页
第五章 基于物理模拟的面向数字绘画的虚拟颜料模型第163-186页
 §5.1 背景介绍与概述第163-167页
  §5.1.1 主要设计思想第164-166页
  §5.1.2 虚拟颜料模型和虚拟画笔模型第166-167页
  §5.1.3 本章结构第167页
 §5.2 相关研究工作第167-169页
 §5.3 虚拟画笔和画纸表面间的颜料吸附与解附作用的模拟第169-171页
 §5.4 纸张表面颜料扩散过程的模拟第171-173页
 §5.5 画笔笔尖上颜料扩散过程的模拟第173-176页
 §5.6 蒸发作用的模拟第176-177页
  §5.6.1 笔尖上蒸发过程的模拟第176-177页
  §5.6.2 画纸表面蒸发过程的模拟第177页
 §5.7 颜料在纸张纤维中沉降过程的模拟第177-179页
 §5.8 硬件加速算法实现第179页
 §5.9 实验结果第179-185页
 §5.10 小结第185-18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86-199页
 §6.1 计算机智能书法研究的结论与展望第186-190页
  §6.1.1 总结第186页
  §6.1.2 研究价值第186-189页
  §6.1.3 展望第189-190页
 §6.2 国画风格动画的计算机生成研究的结论与展望第190-194页
  §6.2.1 总结第190-191页
  §6.2.2 研究价值第191-193页
  §6.2.3 展望第193-194页
 §6.3 交互式中国书画创作研究的结论与展望第194-199页
  §6.3.1 总结第194页
  §6.3.2 研究价值第194-197页
  §6.3.3 展望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12页
附录第212-222页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著作情况第212-213页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代表性论文发表情况第213-216页
  (一)、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清单第213-214页
  (二)、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清单第214-215页
  (三)、代表性技术报告第215-216页
 附录3、主要项目获奖情况第216-217页
 附录4、科研项目负责与参与情况第217-218页
  (一)、项目负责情况第217页
  (二)、项目参与情况第217-218页
 附录5、个人主要获奖情况第218-219页
 附录6、担任审稿人情况第219-220页
 附录7、在权威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作学术报告情况第220-221页
 附录8、国际学术机构参与情况第221-222页
致谢第222-224页

论文共2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研究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理性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