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7页
第1章 绪论第27-33页
   ·研究背景第27-28页
   ·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29页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9-31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第31-33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3-47页
   ·引言第33-34页
   ·国外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第34-43页
     ·美国HCM 的研究第34-39页
     ·其它国家的研究第39-40页
     ·国外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观测值和推荐值第40-41页
     ·双车道公路仿真模型研究与应用第41-43页
     ·世界部分国家的通行能力研究比较第4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3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47-73页
   ·引言第47-48页
   ·超车实验第48-61页
     ·可接受间隙的定义第48-49页
     ·实验方案第49-54页
     ·实验设备第54-57页
     ·预备实验第57-58页
     ·正式实验第58页
     ·数据处理第58-61页
   ·超车率调查第61-62页
   ·加速度干扰调查第62-69页
     ·数据采集的传统方法第63页
     ·本论文中使用的方法第63-64页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64-69页
   ·驾驶员问卷调查第69-70页
   ·仿真模型标定和验证调查第70页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4章 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理论研究第73-103页
   ·引言第73页
   ·双车道公路上的超车问题第73-76页
     ·产生原因第73-74页
     ·超车机理第74-75页
     ·可超车视距与可超车时距的关系第75-76页
   ·双车道公路车头时距第76-78页
     ·车头时距一般分布形式第76-77页
     ·双车道公路车头时距的分布形式第77-78页
   ·可接受间隙理论及方法应用第78-85页
     ·临界间隙的计算方法第79-80页
     ·确定可回车车头时距临界间隙值第80-85页
     ·确定可超车车头时距临界间隙值第85页
   ·单向、双向车道最小通行能力值理论分析第85-88页
     ·方向分布系数为0/100 的最小通行能力值第86-87页
     ·方向分布系数为50/50 的最小通行能力值第87-88页
     ·单向、双向车道最小通行能力值比较与解释第88页
   ·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理论分析第88-100页
     ·通行能力理论分析模型第88-91页
     ·“九五”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研究方法及成果第91-94页
     ·本研究使用的方法第94-100页
   ·仿真模型验证通行能力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5章 服务水平量化研究第103-123页
   ·引言第103-104页
   ·目前服务水平分级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第104-106页
     ·经验法第105-106页
     ·模糊评判法第106页
   ·服务水平量化研究第106-121页
     ·基于超车率的服务水平量化研究第108-112页
     ·基于加速度干扰的服务水平量化研究第112-118页
     ·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的划分标准第118-120页
     ·驾驶员感受验证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6章 道路线形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第123-141页
   ·引言第123页
   ·山区双车道公路道路交通特性第123-127页
     ·道路特性第123-125页
     ·交通特性第125-127页
   ·平纵线形自由流速度研究第127-134页
     ·平曲线自由流速度第128-132页
     ·纵坡自由流速度第132-134页
   ·道路线形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第134-140页
     ·平纵线形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第134-138页
     ·其它因素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第138-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结论第141-145页
 1 主要研究成果第141-142页
 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42-143页
 3 未来展望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1页
附录1 TWOSIM 仿真程序第151-153页
附录2 被超车车速与可回车车头时距的关系第153-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特性研究
下一篇:合成氨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以贵州开阳合成氨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