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政府在网络舆情中的有效回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不同视角的研究第13-14页
       ·以公共管理为视角的研究第14-15页
     ·观点评述第15-16页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7-22页
   ·基本概念第17-19页
     ·网络舆情第17-18页
     ·应急机制第18-19页
   ·主要理论第19-22页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9-20页
     ·政府回应理论第20-22页
第三章 政府在有效回应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第22-31页
   ·政府在网络舆情潜伏期存在的有效回应问题第22-25页
     ·抓不住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第22-23页
     ·对网络舆情中的社会热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第23-24页
     ·误判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第24-25页
   ·政府在网络舆情爆发期存在的有效回应问题第25-27页
     ·权威信息缺位和失语导致谣言四起第25-26页
     ·处理手段单一第26-27页
     ·回应速度跟不上事件的发展速度第27页
   ·政府在网络舆情平息期存在的有效回应问题第27-31页
     ·潦草回应以图应付了事第27-28页
     ·存在政府、法律被网络舆情“挟持”的可能第28-29页
     ·对网络舆情缺乏引导第29-31页
第四章 政府在有效回应网络舆情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9页
   ·网络舆情潜伏期中政府有效回应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1-34页
     ·对网络舆情缺乏总结和思索第31-32页
     ·信息公布缺乏公开透明第32-33页
     ·政府缺乏对网民的心理分析第33-34页
   ·网络舆情爆发期中政府有效回应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4-36页
     ·政府缺乏回应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第34-35页
     ·未能把握“疏”与“堵”的尺度第35页
     ·网络舆情监管手段落后、应对机制体系不健全第35-36页
   ·网络舆情平息期中政府有效回应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6-39页
     ·责任感不强第36-37页
     ·某些地方政府过分迎合网络舆情第37页
     ·没有主动去介入“议程设置”第37-39页
第五章 提高政府有效回应网络舆情的对策与措施第39-52页
   ·回应中应坚持的原则第39-41页
     ·责任原则第39-40页
     ·主动性原则第40页
     ·快速反应原则第40页
     ·信息公开原则第40-41页
   ·做好网络舆情潜伏期的监测和预警第41-44页
     ·建立网络舆情发现机制第41页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第41-42页
     ·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分析机制第42-43页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第43-44页
   ·建立网络舆情爆发期的应急机制第44-47页
     ·建立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第44-45页
     ·建立政府部门内部协作交流机制第45-46页
     ·构建网上新闻发布会制度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第46-47页
     ·加强政府、公众、网络媒体的合作第47页
   ·注重网络舆情平息期的正面引导第47-52页
     ·运用议程设置理论第47-49页
     ·培养网络引导人第49页
     ·构建适用于网络舆情危机的问责制度第49-50页
     ·立法规范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第50-52页
第六章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信息传播对政府科学决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