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经济法人本主义论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前言第14-21页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法人本主义第14-15页
 二、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路第17-19页
 四、一点说明第19-21页
第一章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法与经济法第21-44页
 一、人本主义之流变第21-28页
  (一) 西方人本主义的历史意蕴第21-24页
  (二)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的历史意蕴第24-26页
  (三) 人本主义的当代中国内涵第26-28页
 二、人本主义的法的再思考第28-40页
  (一) 树立人本法律观第29-31页
  (二) 法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回归第31-34页
  (三) 法的制度设计如何以人为本第34-38页
  (四)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中国法制略审第38-40页
 三、以人本主义的法理指导经济法人本主义研究第40-44页
  (一) 经济法要树立人本法律观第40-41页
  (二) 经济法要回归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第41-42页
  (三) 经济法的制度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第42-44页
第二章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逻辑第44-72页
 一、现代性的悖论与人的异化第45-50页
  (一) 现代性悖论第45-47页
  (二) 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失落第47-48页
  (三) 资本意志和人为物所异化第48-50页
 二、经济社会化下人为物异化导致的人的分化和整合第50-54页
  (一) 社会分层与社会强弱势群体的形成第50-51页
  (二) 社会冲突与社会强弱势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第51-53页
  (三) 对社会强弱势群体间的利益的社会整合第53-54页
 三、社会法的兴起与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第54-63页
  (一) 形式法治、实质法治与社会整合第54-56页
  (二) 法律社会化与社会整合第56-60页
  (三)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第60-63页
 四、经济法人本主义生成的理论基础第63-72页
  (一) 社会学基础第63-66页
  (二) 经济伦理学基础第66-68页
  (三) 政治哲学基础第68-69页
  (四) 法理基础第69-72页
第三章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认知理路第72-106页
 一、基点:经济法中的“人”的认识第72-80页
  (一) 人性假设:从民商法的“经济人”到经济法的“道德人”第72-75页
  (二) 经济法中“人”的存在方式第75-76页
  (三) 经济法中“人”的需要第76-80页
 二、中心: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解读第80-87页
  (一) 社会整体利益是一种实然、独立的利益形态第80-83页
  (二)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理解社会整体利益的具体内涵第83-87页
 三、目的:经济法的人权观第87-93页
  (一) 从宪法人权到经济法人权第88-90页
  (二) 经济法人权观的内涵第90-92页
  (三) 经济法保障人权的表现第92-93页
 四、落实:经济法的经济民主观第93-106页
  (一) 经济民主是经济法落实人本主义的进路第93-98页
  (二) 经济法落实人本主义的经济民主方式第98-102页
  (三) 经济法落实人本主义的经济民主体现第102-106页
第四章 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和方法论第106-132页
 一、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之维第106-125页
  (一) 人本主义是经济法的元理念第106-108页
  (二) 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解读第108-115页
  (三) 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的价值取向第115-122页
  (四) 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及价值取向下的其他相关问题第122-125页
 二、人本主义也是经济法的一种方法论第125-132页
  (一) 人本主义方法论视域下经济法的基本分析框架:“失衡——均衡”第125-129页
  (二) 经济法基本方法论分析框架下的基本分析方法第129-132页
第五章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制度体现第132-153页
 一、微观经济规制法的人本主义体现第132-145页
  (一) 企业内部强弱势对比关系的法律规制第132-136页
  (二) 企业与外部关系人在强弱势对比中的法律规制第136-142页
  (三) 企业对内外相关利益人所负的社会责任第142-145页
 二、宏观经济规制法的人本主义体现第145-153页
  (一) 宏观调控法对强弱势对比关系的调整第145-149页
  (二) 可持续发展法对强弱势对比关系的调整第149-153页
第六章 迈向实践的、以人为本的中国经济法第153-203页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考察——以人本主义为视角第153-162页
  (一) 现代性问题第154-157页
  (二) 人为物所异化及人的分化问题第157-160页
  (三) 社会整合与中国经济法第160-162页
 二、中国经济法以人为本的本土性第162-177页
  (一) 市场失灵的中国经济法思考第163-169页
  (二) 政府干预的中国经济法思考第169-177页
 三、中国经济法落实以人为本的进路第177-203页
  (一) 中国经济法落实以人为本的宪政诉求第179-188页
  (二) 中国经济法落实以人为本的机制创设第188-203页
结语第203-20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06-216页
后记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氧心肌细胞微管破坏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HPLC法检测炎琥宁原料药及其粉针剂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