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Agent间可靠通信模型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论文所做的工作和创新 | 第9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核心技术研究 | 第11-28页 |
·移动Agent 的概念 | 第11-15页 |
·移动 Agent | 第11页 |
·移动 Agent 的特性 | 第11-13页 |
·移动Agent 平台介绍 | 第13-14页 |
·移动Agent 的应用领域 | 第14-15页 |
·移动Agent 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 第15-18页 |
·移动Agent 的体系结构 | 第15-17页 |
·移动Agent 的一些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Agent 传输协议 | 第17页 |
·路由策略 | 第17页 |
·互操作性 | 第17-18页 |
·移动Agent 系统的通信 | 第18-28页 |
·基于 Agent 通信语言的研究 | 第18-20页 |
·基于消息传递的研究 | 第20-25页 |
·现有的移动Agent 系统的通信模型分析 | 第20-24页 |
·移动Agent 环境下的通信问题 | 第24-25页 |
·解决方法分析 | 第25-28页 |
·移动Agent 的定位 | 第25-26页 |
·移动通信的可靠性 | 第26-27页 |
·移动通信的异步性 | 第27页 |
·移动通信的稳定性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通信模型的设计 | 第28-44页 |
·通信模型的总体框架 | 第28-37页 |
·总体结构图以及各组件功能 | 第28-31页 |
·Agent 生成组件(Creator) | 第28页 |
·Agent | 第28-29页 |
·消息(Message) | 第29-30页 |
·邮箱(Mailbox) | 第30页 |
·消息队列(msgQueue) | 第30页 |
·Agent 信息表(InfoList) | 第30页 |
·通信组件(Communicator) | 第30页 |
·消息缓冲池(MsgBuffer) | 第30-31页 |
·消息接收组件(Receiver) | 第31页 |
·消息发送组件(Sender) | 第31页 |
·工作流程 | 第31-37页 |
·Agent 的创建 | 第31-32页 |
·Agent 的迁移 | 第32-33页 |
·消息的发送 | 第33-35页 |
·消息的接收 | 第35-37页 |
·两个重要参数的设置 | 第37页 |
·系统的命名机制 | 第37-39页 |
·系统的寻址机制 | 第39页 |
·能量控制机制的引入 | 第39-44页 |
·Agent 能量概念和能量机制 | 第39-40页 |
·依赖对象(Dependency Object) | 第40页 |
·孤儿(Orphan) | 第40页 |
·能量控制机制在本模型中的应用 | 第40-43页 |
·对能量控制的评价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44-50页 |
·典型通信模型的定性比较 | 第44-47页 |
·查找效率比较 | 第44-45页 |
·消息发送次数 | 第44页 |
·寻址时间开销 | 第44-45页 |
·存储开销比较 | 第45-46页 |
·迁移开销比较 | 第46-47页 |
·模型的一些性质 | 第47-50页 |
·可靠性 | 第47-48页 |
·异步性 | 第48页 |
·稳定性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