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9-15页 |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第一节 样品的前处理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分析测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的生标组成特征 | 第20-43页 |
第一节 松辽盆地主要烃源岩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本研究样品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 第25-34页 |
第四节 干酪根降解产物的主要特征 | 第34-42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特征 | 第43-51页 |
第一节 GC-C-IRMS分析技术的简介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特征 | 第45-50页 |
一、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特征 | 第45-48页 |
二、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特征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特征 | 第51-65页 |
第一节 GC-TC-IRMS分析技术的简介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中的氢同位素特征 | 第55-63页 |
一、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特征 | 第55-59页 |
二、原油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特征 | 第59-6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声明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