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页 |
| ·非线性光学 | 第8页 |
|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简况 | 第8-10页 |
| ·超极化率 | 第10-11页 |
| ·论文课题的选择、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13-37页 |
| ·分子轨道理论 | 第14-18页 |
| ·闭壳层分子的HFR方程 | 第14-16页 |
| ·开壳层分子的HFR方程 | 第16-18页 |
| ·电子相关问题 | 第18-27页 |
| ·物理图象 | 第18-20页 |
| ·电子相关能 | 第20-21页 |
| ·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CI) | 第21-22页 |
| ·耦合簇方法(Coupled-cluster, CC) | 第22-24页 |
| ·微扰理论方法 | 第24-27页 |
|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27-30页 |
| ·电子激发态理论 | 第30-32页 |
| ·基组问题 | 第32-37页 |
| ·基组的选择 | 第32-35页 |
| ·键函数 | 第35-36页 |
| ·基组重叠误差(BSSE)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水三簇体阴离子的静态极化率和第一超极化率的从头算研究 | 第37-52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1页 |
| ·水三簇体阴离子的电学性质 | 第40-49页 |
| ·(H_2O)_3~ˉ和相关体系的电学性质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锂原子参杂的(HCN)_n簇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52-77页 |
| ·引言 | 第52-53页 |
| ·计算方法 | 第53-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7页 |
| ·(HCN)_nn···Li 和 Li···(HCN)_n (n=1, 2, 3)簇体的几何特征 | 第55-58页 |
| ·计算细节 | 第58-66页 |
| ·(HCN)_n···Li和Li···(HCN)_n (n=1,2 和 3)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n | 第66-77页 |
| 第五章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dzH~+Na~ˉ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77-90页 |
| ·引言 | 第77-78页 |
| ·计算方法 | 第78-8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9页 |
| ·适合的外加电场 | 第80-84页 |
| ·(Me)_3N―H~+ + Na~ˉ模型的第一超极化率 | 第84-85页 |
| ·AdzH~+Na~ˉ和AdzLi~+Na~ˉ的第一超极化率 | 第85-89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Li@Calix[4]pyrrole分子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 第90-104页 |
| ·引言 | 第90-91页 |
| ·计算方法 | 第91-9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2页 |
| ·稳定点的几何 | 第93-97页 |
| ·Li@calix[4]pyrrole分子的电学性质 | 第97-102页 |
| ·结论 | 第102-104页 |
| 第七章 关于碱金属化物(alkalide)Li~+(calix[4]pyrrole)M~ˉ(M=Li, Na和K)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碱金属阴离子的原子序数依赖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104-112页 |
| ·引言 | 第104-105页 |
| ·计算方法 | 第105-10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1页 |
| ·结论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30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0-132页 |
| 摘要 | 第132-135页 |
| Abstract | 第135-138页 |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