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两种鲷科鱼类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 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遗传多样性的定义 | 第9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2 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检测方法 | 第10-13页 |
·酶蛋白和非酶蛋白电泳技术 | 第10-11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 | 第11页 |
·限制型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 第11-12页 |
·mtDNA基因或核DNA片段序列分析 | 第12页 |
·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12页 |
·微卫星DNA标记 | 第12-13页 |
3 mtDNA多态性在鱼类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种群的识别 | 第13页 |
·类群的起源和分化 | 第13-14页 |
·类群的地理分布 | 第14页 |
4 我国鲷科鱼类的基本情况 | 第14-19页 |
·鲷科鱼类的分类地位 | 第14-15页 |
·我国主要鲷科鱼类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 第15-19页 |
·黄鲷 | 第15-16页 |
·真鲷 | 第16页 |
·二长棘鲷 | 第16页 |
·四长棘鲷 | 第16-17页 |
·黑鲷 | 第17页 |
·黄鳍鲷 | 第17-18页 |
·灰鳍鲷 | 第18页 |
·平鲷 | 第18-19页 |
5 国内外鲷科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情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中国近海黄鳍鲷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1-37页 |
引言 | 第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黄鳍鲷样品的采集 | 第21-22页 |
·试验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试验仪器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23-24页 |
·PCR扩增 | 第24-26页 |
·PCR产物纯化回收 | 第26页 |
·回收产物测序 | 第2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34页 |
·D-loop控制区序列变异情况 | 第26-32页 |
·黄鳍鲷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32页 |
·黄鳍鲷种群遗传结构 | 第32-34页 |
·Nei's遗传距离 | 第32-33页 |
·分子聚类关系树 | 第33页 |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中国近海二长棘鲷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7-46页 |
引言 | 第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样品采集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39页 |
·PCR扩增、扩增产物的纯化及序列测定 | 第39-40页 |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 | 第40-44页 |
·D-loop控制区序列变异情况 | 第40-42页 |
·单倍型多样度(h)和核苷酸多样度(π) | 第42页 |
·Nei's遗传距离及聚类关系树 | 第42-43页 |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