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回顾 | 第15-19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回顾 | 第15-17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回顾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相关概念及其约定 | 第20-23页 |
·机构投资者的约定 | 第20-21页 |
·公司治理的约定 | 第21-23页 |
第2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动机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5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5-27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决策的理论支撑 | 第27-31页 |
·成本收益分析理论 | 第27-28页 |
·博弈论 | 第28-31页 |
第3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系统分析 | 第31-42页 |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 第31-32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过程的行为博弈分析 | 第32-38页 |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经营者的博弈 | 第32-35页 |
·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博弈 | 第35-36页 |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 第36-38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 | 第38-39页 |
·委托投票权争夺 | 第38页 |
·递交股东提案 | 第38页 |
·施加非正式影响 | 第38-39页 |
·公开批评业绩差的公司 | 第39页 |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 | 第39-42页 |
·缓解公司治理中的“囚徒困境” | 第39页 |
·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 | 第39-40页 |
·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力度 | 第40页 |
·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 第40-42页 |
第4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国际经验 | 第42-53页 |
·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分析 | 第42-45页 |
·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 第42-43页 |
·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践 | 第43-45页 |
·日德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分析 | 第45-51页 |
·日德的公司治理模式 | 第45-50页 |
·日德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践 | 第50-51页 |
·两种不同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 第51-53页 |
第5章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分析 | 第53-59页 |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现状 | 第53-54页 |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 | 第54-55页 |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障碍 | 第55-59页 |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 | 第55-56页 |
·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机制的不完善 | 第56-57页 |
·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和缺乏 | 第57-59页 |
第6章 推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 第59-65页 |
·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增强股权流动性 | 第59-60页 |
·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0-61页 |
·放松对机构投资者入市的制度约束 | 第60页 |
·完善征集代理投票权制度 | 第60-61页 |
·完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 第61页 |
·完善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治理结构 | 第61-62页 |
·明确机构投资者的信托义务 | 第61页 |
·提高机构投资者的管理人员素质 | 第61-62页 |
·加强信息披露 | 第62页 |
·大力发展具有长期投资需求的机构投资者 | 第62-65页 |
·继续推进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入市 | 第62-63页 |
·继续扩大QFII 的规模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