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5页 |
附表索引 | 第1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臭氧及其应用 | 第16-17页 |
·介质阻挡放电型臭氧发生装置 | 第17-21页 |
·臭氧发生器的结构 | 第17-18页 |
·介质阻挡放电及等效模型 | 第18-20页 |
·气源和冷却系统 | 第20页 |
·供电电源 | 第20-21页 |
·检测与控制系统 | 第21页 |
·臭氧发生装置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串联谐振式逆变电源主要控制技术 | 第23-24页 |
·研究背景与重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26-28页 |
·论文结构 | 第2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2章 串联谐振式电源的状态空间描述和移相调节特性研究 | 第28-61页 |
·电源的工作模态及时域分析前提条件 | 第28-34页 |
·开关模态及其特征 | 第29-33页 |
·电源时域波形分析前提条件 | 第33-34页 |
·供电模态放电工况状态空间分析 | 第34-40页 |
·发生器充电时段 | 第34-37页 |
·发生器放电阶段 | 第37-40页 |
·环流模态放电工况状态空间分析 | 第40-43页 |
·发生器充电时段 | 第40-41页 |
·发生器放电时段 | 第41-43页 |
·逆变电源系统模型的统一描述 | 第43-45页 |
·串联谐振电源的重要参数分析 | 第45-47页 |
·电压匹配条件 | 第45-46页 |
·负载电流 | 第46页 |
·发生器放电功率的统一描述 | 第46-47页 |
·串联谐振电路移相调节特性 | 第47-52页 |
·供电工况移相调节特性 | 第47-48页 |
·环流模态移相调节特性 | 第48-49页 |
·移相角的变化范围 | 第49-50页 |
·移相调节特性曲线 | 第50-52页 |
·移相控制谐振电源设计实例与仿真 | 第52-61页 |
·串联谐振式臭氧电源的时域设计方法 | 第52-54页 |
·臭氧电源参数设计 | 第54页 |
·系统仿真模型与参数设置 | 第54-56页 |
·设计实例的仿真波形与分析 | 第56-61页 |
第3章 氧气型臭氧发生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61-85页 |
·臭氧发生装置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61-64页 |
·臭氧发生装置整体过程控制 | 第61-62页 |
·臭氧发生装置的功能参数 | 第62页 |
·嵌入式芯片 LPC2129 | 第62-63页 |
·臭氧发生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GPIO 接口设计 | 第64-66页 |
·输入输出I/O 接口 | 第65页 |
·按键与JTAG 调试接口 | 第65页 |
·报警输出电路 | 第65-66页 |
·SPI 接口设计 | 第66-68页 |
·模拟总线接口 | 第68-72页 |
·USB 接口设计 | 第69-70页 |
·液晶接口 | 第70-72页 |
·CAN 通信接口 | 第72-74页 |
·看门狗和系统复位 | 第74-75页 |
·制氧机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75-85页 |
·制氧机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 第75-76页 |
·制氧机控制系统构成 | 第76-77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77-81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81-85页 |
第4章 基于 ARM 的移相 PWM 控制臭氧电源设计与实现 | 第85-100页 |
·新型臭氧数字化电源总体设计 | 第85-87页 |
·臭氧发生器电源技术指标 | 第85页 |
·臭氧电源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 第85-87页 |
·电源系统控制策略 | 第87页 |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 第87-90页 |
·启动电路 | 第87-88页 |
·相位补偿 | 第88-89页 |
·滞环电流过零检测 | 第89页 |
·峰值检测电路 | 第89-90页 |
·直流采样电路 | 第90页 |
·移相PWM 的软件实现 | 第90-94页 |
·定时器与PWM 控制器 | 第91-93页 |
·移相PWM 设计及其实现 | 第93-94页 |
·软件设计 | 第94页 |
·新型双二阶有源滤波器设计 | 第94-100页 |
·双二阶有源滤波器 | 第95-96页 |
·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 | 第96-97页 |
·双二阶滤波器的实现 | 第97-100页 |
第5章 IGBT 专用驱动保护电路的优化设计 | 第100-114页 |
·IGBT 及其保护要求 | 第100-104页 |
·IGBT 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00-102页 |
·IGBT 驱动要求 | 第102-104页 |
·EXB841 典型驱动电路分析 | 第104-107页 |
·EXB841 典型驱动及其工作原理 | 第104-106页 |
·EXB841 典型驱动电路不足 | 第106-107页 |
·驱动电路优化设计 | 第107-110页 |
·外部负栅压成型电路 | 第108页 |
·不对称的开启和关断 | 第108-109页 |
·过流检测电路 | 第109页 |
·虚假过流识别与故障信号锁存电路 | 第109-110页 |
·软关断调整 | 第110页 |
·过电压吸收电路 | 第110-11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0-121页 |
附录 B(个人著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