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供热论文

地下土壤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第一章 绪论第1-22页
   ·前言第9页
   ·地源热泵第9-10页
   ·垂直式地下换热器第10-12页
   ·土壤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第12-16页
     ·土壤类型辨别法第12-13页
     ·稳态测试法第13页
     ·探针法第13-15页
     ·现场测试法第15-16页
   ·土壤导热系数计算方法的发展与现状第16-18页
     ·线热源模型的发展第16-17页
     ·柱热源模型的发展第17页
     ·数值计算模型的发展第17-18页
   ·我国土壤导热系数测试与计算方法的发展现状第18-21页
     ·地源热泵研究的发展现状第18-19页
     ·土壤导热系数测试与计算的发展现状第19-21页
   ·本文主要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现场测试实验与参数的选择第22-30页
   ·测试装置与测量步骤第22-24页
     ·测试装置及方法第22-23页
     ·测试步骤第23-24页
   ·参数的选择与确定第24-30页
     ·土壤初始温度第24-26页
     ·土壤物性参数的取值范围第26-27页
     ·测量数据与参数表第27-30页
第三章 解析法模型与计算第30-45页
   ·井内热阻计算第30-32页
   ·解析法模型第32-36页
     ·线热源模型第32-34页
     ·简化柱热源模型第34-36页
   ·模型求解第36-45页
     ·线热源模型求解第36-38页
     ·简化柱热源模型求解第38-45页
       ·参数估计法第38-39页
       ·计算程序需要的参数第39-40页
       ·计算程序流程图第40-41页
       ·计算结果第41-44页
       ·柱热源模型计算结果及比较第44-45页
第四章 二维数值传热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第45-59页
   ·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原理第45-51页
     ·单元分析第45-49页
     ·单元总体合成第49-51页
   ·有限元热分析第51-53页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第51-52页
     ·有限元热分析的步骤第52-53页
   ·地下换热器二维瞬态数值传热模型第53-59页
     ·模型假设条件第53-54页
     ·物理模型第54-55页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55页
     ·网格划分第55-56页
     ·计算流程第56-57页
     ·计算结果第57-59页
第五章 二维模型验证与计算结果分析第59-69页
   ·模型验证第59-61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1-69页
     ·不同测量时间的影响第62-64页
       ·计算结果第62-63页
       ·结果对比第63-64页
     ·土壤初始温度的影响第64-65页
     ·土壤体积比热的影响第65-66页
     ·回填料热物性参数的影响第66-67页
     ·管间距的影响第67-69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建议第69-71页
   ·全文总结第69-70页
   ·建议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论文摘要第75-77页
Abstract第77-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金属氧酸盐/layer-by-layer复合纳米结构多层膜的构筑与表征
下一篇: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质量检验与粘结强度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