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广东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3页
 1 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第10-14页
   ·茶树的起源、分布与传播第10-11页
   ·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1-14页
 2 DNA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第14-18页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历程及原理第14-16页
   ·DNA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6-18页
 3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第18-21页
   ·AFLP标记的一般原理第18页
   ·AFLP作为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优点第18-19页
   ·影响 AFLP反应的因素及其改进第19-21页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模板 DNA的制备第23-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材料第23-27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3 讨论第33-34页
   ·关于 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第33页
   ·关于材料嫩度对核酸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3页
   ·关于检测 DNA纯度的方法评价第33-34页
 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广东地方茶树群体品种AFLP分析第35-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供试材料第35-36页
   ·仪器设备和试剂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50页
   ·DNA模板纯度分析第41-42页
   ·酶切连接结果分析第42页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结果分析第42-47页
   ·各群体品种的AFLP多态性及遗传距离分析第47-49页
   ·30个茶树群体品种的 AFLP聚类分析第49-50页
 3 讨论第50-51页
   ·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色技术的因素第50页
   ·影响茶树 AFLP标记技术成败的关键因素第50-51页
   ·关于广东地方群体品种的分类第51页
 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乐昌白毛茶种内AFLP分析第53-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页
   ·供试材料第53页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同第三章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DNA模板纯度分析第53-54页
   ·酶切连接结果分析第54页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结果分析第54-55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第55页
   ·乐昌白毛茶的AFLP多态性分析第55-59页
   ·乐昌白毛茶及5个对照样的聚类结果分析第59页
 3 讨论第59-60页
   ·DNA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取舍第60页
   ·关于茶树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第60页
 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AFLP技术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第61-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实验材料第61页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同第三章第61页
   ·实验方法第61页
   ·数据分析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9页
   ·供试材料 AFLP银染检测结果第62-68页
   ·AFLP银染检测中5对引物对供试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效率第68-69页
 3 讨论第69-70页
   ·关于品种间相关关系第69-70页
   ·AFLP指纹技术适用于茶树种质鉴定第70页
 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1-73页
 1. 主要研究结果第71-72页
 2. 展望第72-73页
   ·建立茶树 DNA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第72页
   ·结合已有的研究对茶树重要农艺性状进行 QTL定位第72页
   ·开发更多基于基因序列的 PCR标记分子标记技术第72页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育种材料进行早期鉴定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7页
参与课题第87页
科研及社会实践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浙江东部火山岩区成矿作用热流场的计算机仿真
下一篇:关于数感及初中生数感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