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国外混合动力的发展 | 第9-10页 |
| ·国内混合动力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发展情况 | 第11-15页 |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仿真研究 | 第15-18页 |
|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及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20-34页 |
| ·按布置结构形式分类 | 第20-24页 |
|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SHEV) | 第20-21页 |
|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PHEV) | 第21-23页 |
|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PSHEV) | 第23-24页 |
| ·三种结构形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比较 | 第24页 |
| ·按混合程度分类 | 第24-27页 |
| ·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Mild Hybrid Vehicle—MHV) | 第24-25页 |
| ·功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ower Hybrid Vehicle-PHV) | 第25-26页 |
| ·能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Energy Hybrid Vehicle-EHV) | 第26-27页 |
| ·三种混合程度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比较 | 第27页 |
| ·结构布置形式及整车参数 | 第27-33页 |
| ·控制系统及结构布置形式 | 第27-28页 |
| ·动力元件的选型 | 第28-32页 |
| ·整车参数确定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ISG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分析 | 第34-47页 |
| ·ISG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思想介绍 | 第34-35页 |
| ·ISG轻度混合动力系统运行模式的分析 | 第35-38页 |
| ·ISG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动力元件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 ·发动机特性 | 第38-39页 |
| ·电动机特性 | 第39-40页 |
| ·储能元件特性 | 第40-41页 |
| ·具体控制策略思想的制定 | 第41-42页 |
| ·控制目标及评价指标 | 第42-46页 |
| ·SOC控制目标 | 第42页 |
|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 第42-44页 |
| ·混合动力系统燃油消耗效率的评估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仿真 | 第47-71页 |
| ·后向仿真和前向仿真的研究 | 第47-49页 |
| ·后向仿真方法 | 第47-48页 |
| ·前向仿真方法 | 第48-49页 |
| ·后向仿真与前向仿真的不同用途 | 第49页 |
| ·仿真前的数据准备 | 第49-56页 |
|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标准 | 第49-50页 |
| ·发动机原始数据整理 | 第50-51页 |
| ·汽车行驶加速度曲线的确定 | 第51-53页 |
| ·汽车换档时机的确定 | 第53-54页 |
|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扭矩需求曲线及转速时间曲线 | 第54-56页 |
|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功率需求曲线 | 第56页 |
| ·ISG轻度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6-63页 |
| ·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 | 第56-57页 |
| ·系统仿真逻辑 | 第57页 |
| ·不同条件下油耗评估的仿真模块 | 第57-63页 |
| ·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63-69页 |
| ·未加入控制策略之前的燃油消耗 | 第63-64页 |
| ·加入控制策略后的SOC控制目标 | 第64-65页 |
| ·加入控制策略之后的燃油消耗 | 第65-66页 |
| ·改变行驶工况验证控制策略有效性 | 第66-68页 |
| ·计算和仿真误差分析 | 第68-69页 |
| ·试验平台的介绍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5 总结和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A 发动机特能实验数据表 | 第76-77页 |
| 附录B 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插值数据 | 第77-78页 |
| 附录C 仿真前数据准备相关程序 | 第78-81页 |
| 附录D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仿真数据统计表 | 第81-9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