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独创性说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公务员绩效考评内容方面 | 第9-10页 |
·公务员绩效管理的研究方法方面 | 第10-12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检察官绩效考评理论概述与国外经验借鉴 | 第15-25页 |
·检察官绩效考评概述 | 第15-18页 |
·检察官绩效考评的内涵 | 第15-16页 |
·检察官的职业特征 | 第16-17页 |
·检察官绩效考评的主要原则 | 第17-18页 |
·检察官绩效考评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公平理论 | 第18-19页 |
·职务分析与权变理论 | 第19-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成就需要理论与激励强度理论 | 第20-21页 |
·国外公务员绩效考评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21-25页 |
·不求统一的英国制度 | 第21-22页 |
·崇尚简便的德国制度 | 第22-23页 |
·不断变革的美国制度 | 第23页 |
·具体细致的日本制度 | 第23-25页 |
3 中国检察官绩效考评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中国现行检察官绩效考评所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行政色彩浓厚的模糊考评定位 | 第25页 |
·违背司法规律的考核内容笼统化 | 第25-26页 |
·简单封闭的考评程序 | 第26-27页 |
·随意粗放的考评机构 | 第27-28页 |
·缺乏反馈的考评结果 | 第28-29页 |
·中国检察机关绩效考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体制定位方面 | 第29-30页 |
·管理模式方面 | 第30页 |
·传统文化方面 | 第30-31页 |
·考评技术及后勤保障方面 | 第31-32页 |
·人员构成与职业素养方面 | 第32-34页 |
4 专业化的检察官绩效考评体系设计 | 第34-51页 |
·明确检察官绩效考评目的 | 第35页 |
·检察官职务分析 | 第35-39页 |
·检察人员的分类管理 | 第35-37页 |
·检察官职位说明书及岗位评价 | 第37-39页 |
·确定检察官绩效考评指标 | 第39-46页 |
·检察官绩效考评内容 | 第39-40页 |
·检察官绩效考评指标的确定 | 第40-42页 |
·层次分析法量化考评指标并赋予权重 | 第42-46页 |
·考评主体的多元化 | 第46-48页 |
·现有考评主体的合理扩容 | 第46-47页 |
·引入“全方位”的考评主体 | 第47-48页 |
·强化检察机关绩效考评的后续管理 | 第48-51页 |
·科学运用考评结果 | 第48-49页 |
·建立有效的检察机关绩效考评申诉机制 | 第49-50页 |
·建立与绩效考核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 第50-51页 |
5 D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绩效考评的例证分析 | 第51-56页 |
·基本情况 | 第51-53页 |
·组织结构 | 第51页 |
·考评模式 | 第51-52页 |
·现有职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52-53页 |
·D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绩效考评体系的改进 | 第53-56页 |
·根据绩效考评计划有所重点取舍 | 第53页 |
·确定检察官绩效考评标准 | 第53-54页 |
·强化考评的双向沟通与申诉机制 | 第54-55页 |
·进行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1 D市人民检察院中层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表 | 第59-60页 |
附录 1 D市人民检察院中层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表 | 第60-61页 |
附录 2 检察官绩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