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差异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本文创新及研究框架 | 第14-18页 |
·本文内容结构 | 第14-15页 |
·本文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区域经济趋同理论与模型的介绍 | 第18-26页 |
·区域经济趋同的涵义 | 第18-19页 |
·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主要理论 | 第19-23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2页 |
·新增长理论 | 第22-23页 |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计量经济模型 | 第23-26页 |
·σ-趋同检验模型 | 第23页 |
·β-趋同检验模型及模型的设定 | 第23-26页 |
第3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及模型 | 第26-32页 |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 第26-29页 |
·空间异质和空间依赖 | 第26-27页 |
·空间自相关 | 第27-29页 |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方法 | 第29页 |
·空间计量模型 | 第29-32页 |
·空间自回归模型 | 第29-30页 |
·空间滞后模型 | 第30页 |
·空间误差模型 | 第30-32页 |
第4章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统计研究 | 第32-42页 |
·主要指标及数据来源 | 第32页 |
·空间差异的描述性统计 | 第32-35页 |
·空间统计分析 | 第35-38页 |
·四分位图 | 第35-36页 |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36-37页 |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从空间差异看安徽省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 | 第38-42页 |
第5章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实证分析 | 第42-56页 |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经典趋同的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σ-趋同实证研究 | 第42-43页 |
·σ-趋同模型设定 | 第42页 |
·σ-趋同实证分析 | 第42-43页 |
·经典β-趋同实证分析 | 第43-46页 |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44页 |
·经典趋同模型估计结果 | 第44-46页 |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 | 第46-50页 |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6页 |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 第46-50页 |
·全局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7-49页 |
·距离权重下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 第50-56页 |
·空间计量下的β-趋同模型 | 第50-51页 |
·空间计量下的β-趋同实证分析 | 第51-56页 |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64-66页 |
附表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