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2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产业理论的发展演化 | 第12-19页 |
·产业演化的一般规律 | 第12-15页 |
·世界产业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世界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 | 第14页 |
·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的演化规律 | 第14-15页 |
·对房山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15页 |
·产业演化和选择的主要理论和借鉴 | 第15-18页 |
·配第—克拉克定律 | 第15-16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17页 |
·要素迁移理论 | 第17-18页 |
·国内外产业选择的几种主要模式 | 第18-19页 |
·按照所有制形式和政府管理体制划分的模式 | 第18页 |
·按照资本权益角度划分的模式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房山山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房山山区概况 | 第19-23页 |
·地貌地质条件 | 第19页 |
·人口发展现状 | 第19页 |
·良好的水资源优势 | 第19-20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0-21页 |
·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道路交通现状 | 第22-23页 |
·房山山区2010年经济发展简况 | 第23-24页 |
·农业总产值与上年基本持平 | 第23页 |
·农业产值平稳 | 第23页 |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 第23页 |
·建筑业产值保持平稳 | 第23页 |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 | 第23-24页 |
·旅游收入增势良好 | 第24页 |
·商品房销售下滑 | 第24页 |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 | 第24页 |
·房山山区主要产业发展简况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房山山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3页 |
·原核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矿山开采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 | 第25-26页 |
·生态修复进展缓慢 | 第26页 |
·经济依赖于资源性产业,转型压力较大 | 第26页 |
·大量村庄人口面临搬迁和生态移民 | 第26页 |
·山内社会稳定面临巨大压力 | 第26-27页 |
·关闭煤矿带来的新问题 | 第27-29页 |
·群众生活出现困难 | 第27页 |
·劳动力再就业压力十分巨大 | 第27-28页 |
·乡、村集体经济大幅减收,基层政权运转遇到困难 | 第28页 |
·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很突出 | 第28页 |
·关闭煤矿替代产业中的问题 | 第28-29页 |
·人口迁移工作起步滞后 | 第29页 |
·其他问题 | 第29页 |
·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页 |
·产业承接转移中观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页 |
·产业区域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页 |
·资本市场的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房山山区产业调整的新机遇和条件 | 第33-37页 |
·金融危机对房山山区产业的影响较小 | 第33-34页 |
·北京市总体规划对房山定位的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 第34-35页 |
·北京市对南城投资带来的新机遇 | 第35-37页 |
第六章 加快房山山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7-57页 |
·合理选择承接产业 | 第37-40页 |
·北京市的相关产业发展要求 | 第37页 |
·房山区山区产业发展选择 | 第37-40页 |
·加强制度建设 | 第40-45页 |
·成立山区发展领导小组 | 第40-41页 |
·落实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政策,争取成为山区生态恢复示范区 | 第41页 |
·坚持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原则 | 第41页 |
·建立生态恢复土地备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 第41-44页 |
·建立专项基金,逐步全面关停山区矿山 | 第44页 |
·加大财政投入,多方位筹集资金投入生态恢复 | 第44页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修复 | 第44-45页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45-49页 |
·道路交通体系建设 | 第45-47页 |
·汽车营地体系 | 第47-49页 |
·完善配套服务 | 第49-50页 |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49-50页 |
·旅游产品研发及综合服务中心 | 第50页 |
·旅游集散地建设 | 第50页 |
·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 第50页 |
·通过五大替代产业承接产业转移 | 第50-57页 |
·青龙湖生态商务花园 | 第50-51页 |
·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聚集区 | 第51-54页 |
·百花山高山生态公园 | 第54页 |
·石花洞溶洞矿山博览园 | 第54-55页 |
·大十渡山水休闲乐园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