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 | 第10-14页 |
|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兴起 | 第10-11页 |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理论探索 | 第11-13页 |
|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 第13-14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0-23页 |
|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 第23-42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征 | 第23-24页 |
| ·系统的整体性 | 第23页 |
| ·系统的层次性 | 第23-24页 |
| ·系统的动态性 | 第24页 |
| ·系统的地域差异性 | 第24页 |
| ·系统的自组织性与他组织性 | 第24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 | 第24-26页 |
| ·人口子系统 | 第24-25页 |
| ·经济子系统 | 第25页 |
| ·社会子系统 | 第25页 |
| ·资源子系统 | 第25页 |
| ·环境子系统 | 第25-26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关系分析 | 第26-29页 |
| ·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 第26页 |
| ·环境与人口的关系 | 第26页 |
|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 第26页 |
| ·经济与人口的关系 | 第26-28页 |
| ·经济与资源的关系 | 第28页 |
|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 第28-29页 |
| ·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 第29-42页 |
| ·大连市基本市情 | 第29-35页 |
| ·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 | 第35-42页 |
|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59页 |
| ·指标体系的作用与功能 | 第42-43页 |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42页 |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42-43页 |
|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方法 | 第43-46页 |
| ·指标体系设置的指导原则 | 第43-44页 |
|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第44-46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 | 第46-47页 |
|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的意义 | 第46页 |
|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的确立 | 第46-47页 |
| ·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7-59页 |
| ·人口可持续性指数 | 第48-51页 |
| ·经济可持续性指数 | 第51-53页 |
| ·社会可持续性指数 | 第53-55页 |
| ·资源可持续性指数 | 第55-56页 |
|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 | 第56-59页 |
| 4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59-100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总体思路 | 第59-61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与总体可持续性 | 第59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与总体可持续性 | 第59-60页 |
| ·本文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总体思路 | 第60-61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模型 | 第61-69页 |
| ·指标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 第61-63页 |
| ·确定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 第63-66页 |
| ·判断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 第66-67页 |
| ·计算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 | 第67-69页 |
| ·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69-100页 |
| ·大连市评价指标原始数据预处理 | 第69-78页 |
| ·大连市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确定 | 第78-88页 |
| ·大连市各子系统间协调程度的判断 | 第88-94页 |
| ·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94-96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96-100页 |
| 5 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 第100-106页 |
|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 第100-101页 |
| ·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 第100页 |
| ·培养与合理配置潜在人力资源 | 第100页 |
| ·加快建设人才移民城市 | 第100-101页 |
| ·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 第101-104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第101-102页 |
|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第102-103页 |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第103-104页 |
| ·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 第104页 |
| ·实行以城带乡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 第104页 |
| ·实行以工促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 第104页 |
| ·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体制性障碍 | 第104页 |
|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 第104-106页 |
|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 第105页 |
|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 第105页 |
| ·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 第105页 |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105-106页 |
| 结论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