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昆明地铁的发展 | 第10-12页 |
| ·国内地铁地下结构的发展 | 第12页 |
| ·地震对地铁地下结构的威胁 | 第12-13页 |
| ·区间隧道震害特点与机理 | 第13-14页 |
| ·地铁区间隧道震害的特点 | 第13页 |
| ·地铁区间隧道的危害机理分析 | 第13-14页 |
|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第14-19页 |
| ·国内外抗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4-16页 |
| ·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衬砌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历史 | 第19-21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40页 |
| ·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 ·动力有限元基本方法 | 第23-33页 |
| ·动力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23-30页 |
| ·动力平衡方程的求解 | 第30-33页 |
| ·有限元软件MIDAS/GTS | 第33-40页 |
| ·MIDAS/GTS简介 | 第33-34页 |
| ·GTS的板单元模拟 | 第34-40页 |
| 第三章 昆明地铁区间隧道的模型的建立 | 第40-47页 |
| ·昆明地铁二号线羊肠村站~司家营站区间隧道简介 | 第40-44页 |
| ·工程概况 | 第40页 |
| ·设计范围 | 第40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0-4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2页 |
| ·不良地质评价 | 第42-43页 |
| ·隧道平剖面设计 | 第43页 |
| ·设计主要原则及标准 | 第43-4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 ·基本假定 | 第44页 |
| ·基本参数的选取 | 第44-45页 |
| ·材料参数 | 第45页 |
| ·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 ·阻尼的确定 | 第46页 |
| ·地震波的选取和输入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区间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第47-66页 |
| ·模型的节点与单元划分 | 第47-48页 |
| ·衬砌混凝土标号的影响 | 第48-54页 |
| ·衬砌结构的X向水平位移 | 第48-49页 |
| ·衬砌结构的Y向水平位移 | 第49-50页 |
| ·衬砌结构的Z向竖向位移 | 第50-52页 |
| ·衬砌结构的应力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衬砌密度的影响 | 第54-59页 |
| ·衬砌结构的X向水平位移 | 第54-55页 |
| ·衬砌结构的Y向水平位移 | 第55-56页 |
| ·衬砌结构的Z向竖向位移 | 第56-57页 |
| ·衬砌结构的应力 | 第57-59页 |
| ·小结 | 第59页 |
| ·衬砌厚度的影响 | 第59-65页 |
| ·衬砌结构的X向水平位移 | 第59-61页 |
| ·衬砌结构的Y向水平位移 | 第61-62页 |
| ·衬砌结构的Z向竖向位移 | 第62-63页 |
| ·衬砌结构的应力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