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1 材料 | 第15-1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1.2 实验药品 | 第15页 |
1.3 试验抗体 | 第15-16页 |
1.4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1.5 实验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2 方法 | 第17-25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7页 |
2.2 模型制备与评价 | 第17-18页 |
2.3 治疗方法 | 第18页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18-25页 |
2.4.1 大鼠一般行为学指标及观察 | 第18-19页 |
2.4.1.1 大鼠机械性痛觉敏化测试 | 第18页 |
2.4.1.2 大鼠冷刺激敏感度测试 | 第18-19页 |
2.4.1.3 大鼠皮肤血流灌注量 | 第19页 |
2.4.2 大鼠外周血指标及取材 | 第19-22页 |
2.4.2.1 大鼠血清内皮素ET含量检测 | 第19-20页 |
2.4.2.2 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检测 | 第20-21页 |
2.4.2.3 大鼠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检测 | 第21-22页 |
2.4.3 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取材及观察 | 第22-25页 |
2.4.3.1 大鼠坐骨神经取材方法 | 第22页 |
2.4.3.2 大鼠背根神经节取材方法 | 第22-23页 |
2.4.3.3 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电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3页 |
2.4.3.4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坐骨神经NGF、CaN、HO-1 和背根神经节NGF、CaN、TRPA1 蛋白表达 | 第23-25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25页 |
3 结果 | 第25-44页 |
3.1 大鼠行为学指标及观察 | 第25-35页 |
3.1.1 大鼠机械性痛觉敏化测试 | 第25-28页 |
3.1.2 大鼠冷刺激敏感度测试 | 第28-31页 |
3.1.3 大鼠皮肤血流灌注量检测 | 第31-35页 |
3.2 各组大鼠血清ET含量比较 | 第35-36页 |
3.3 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 | 第36页 |
3.4 各组大鼠血清NGF含量比较 | 第36-37页 |
3.5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电镜下组织形态学结构比较 | 第37-39页 |
3.6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NGF、CaN、HO-1 蛋白表达的比较 | 第39-41页 |
3.6.1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NGF蛋白表达 | 第39页 |
3.6.2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CaN蛋白表达 | 第39-40页 |
3.6.3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HO-1蛋白表达 | 第40-41页 |
3.7 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NGF、CaN、TRPA1 蛋白表达的比较 | 第41-44页 |
3.7.1 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NGF蛋白表达 | 第41-42页 |
3.7.2 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CaN蛋白表达 | 第42-43页 |
3.7.3 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TRPA1蛋白表达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9页 |
4.1 针灸治则与治法 | 第44-45页 |
4.2 电针和CO_2激光灸对OIPN大鼠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 | 第45页 |
4.3 电针和CO_2激光灸对OIPN大鼠皮肤血流灌注量的改善 | 第45-46页 |
4.4 电针和CO_2激光灸对OIPN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的保护作用 | 第46页 |
4.5 电针和CO_2激光灸对OIPN大鼠外周血ET、VEGF、NGF的影响 | 第46-47页 |
4.6 电针和CO_2激光灸对OIPN大鼠坐骨神经NGF、CaN、HO-1 和背根神经节NGF、CaN、TRPA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