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既有大跨度钢结构抗震鉴定指标体系

第一章 绪论第1-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20页
第二章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第20-36页
 2.1 静力计算方法第20-22页
  2.1.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第20-21页
  2.1.1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第21-22页
 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22-26页
  2.2.1 质点系的地震动反应第23-24页
  2.2.2 地震反应谱第24-25页
  2.2.3 设计反应谱第25-26页
 2.3 时程分析法第26-28页
 2.4 随机振动方法第28-36页
  2.4.1 平稳随机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第29-32页
  2.4.2 非平稳随机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第32-36页
第三章 基于性能的抗震理论第36-47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基于性能抗震理论的基本概念第37-38页
 3.3 基于性能抗震的理论框架第38-47页
  3.3.1 地震设防水准第39页
  3.3.2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第39-41页
  3.3.3 基于性能理论的分析方法第41-47页
   3.3.3.1 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第41-42页
   3.3.3.2 延性系数设计方法第42页
   3.3.3.3 能力谱法第42-43页
   3.3.3.4 位移影响系数法第43-44页
   3.3.3.5 动力增量法(IDA法)第44页
   3.3.3.6 能量设计方法第44-47页
第四章 大跨度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引入基于性能抗震理论的必要性第47-53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传统抗震理论的不足第47-48页
 4.3 基于性能的抗震理论对于大跨度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必要性第48-49页
 4.4 可能的对于大跨度钢结构性能评估方法第49-51页
  4.4.1 需求能力系数法第49-50页
  4.4.2 动力增量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既有大跨度钢结构抗震鉴定指标体系第53-66页
 5.1 引言第53-54页
 5.2 目前使用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第54-55页
  5.2.1 经验评估法第54页
  5.2.2 理论分析法第54-55页
 5.3 既有大跨度钢结构抗震鉴定指标体系第55-62页
  5.3.1 我国鉴定工作的成果第55-56页
  5.3.2 结构抗震性能的检测鉴定第56-57页
  5.3.3 既有大跨度钢结构抗震鉴定指标第57-62页
   5.3.3.1 强度指标第57-60页
   5.3.3.2 结构位移指标第60-61页
   5.3.3.3 结构抗震构造第61-62页
 5.4 小结第62-6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6-67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第66页
 6.2 今后工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履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代的声音—19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国新现实主义戏剧中的“新人”形象
下一篇:企业薪酬制度演化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