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轨距货车转向架及其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 ·国外变轨距转向架技术 | 第13-19页 |
| ·西班牙 | 第13-16页 |
| ·日本 | 第16-17页 |
| ·德国 | 第17页 |
| ·波兰 | 第17-18页 |
| ·俄罗斯 | 第18-19页 |
| ·国内变轨距转向架研究情况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 第2章 变轨距轮对研究 | 第21-38页 |
| ·变轨距轮对原理及关键技术 | 第21-23页 |
| ·变轨距轮对锁紧机构 | 第23-30页 |
| ·锁紧机构方案 | 第23-28页 |
| ·锁紧机构选型分析 | 第28-30页 |
| ·变轨距轮对结构设计 | 第30-37页 |
| ·变轨距轮对主要结构参数 | 第30页 |
| ·制动模式分析 | 第30-31页 |
| ·承载模式 | 第31-32页 |
| ·变轨距轮对 | 第32-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变轨距货车转向架 | 第38-47页 |
| ·变轨距转向架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 | 第38-39页 |
| ·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39-43页 |
| ·方案结构特点 | 第39-41页 |
| ·方案选型分析 | 第41-43页 |
| ·转向架结构 | 第43-46页 |
| ·构架组成 | 第43-44页 |
| ·轴箱-系悬挂装置 | 第44页 |
| ·牵引承载方式 | 第44-45页 |
| ·基础制动装置 | 第45页 |
| ·转向架总体结构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地面变轨装置 | 第47-53页 |
| ·地面变轨装置的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 ·变轨装置结构 | 第48-49页 |
| ·变轨原理及过程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变轨距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 第53-74页 |
| ·轮轨系统坐标系 | 第53-55页 |
| ·坐标系的定义 | 第53-54页 |
| ·坐标系间的变换关系 | 第54-55页 |
|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5-61页 |
| ·车辆系统力学模型 | 第55-56页 |
| ·刚体受力分析及运动方程 | 第56-61页 |
| ·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61页 |
| ·车辆动力学计算内容 | 第61-64页 |
| ·运行稳定性计算 | 第61-62页 |
| ·运行平稳性计算 | 第62-63页 |
| ·曲线通过性能计算 | 第63-64页 |
| ·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 | 第64-66页 |
| ·垂向及横向平稳性指数 | 第64-65页 |
| ·脱轨系数 | 第65页 |
| ·轮重减载率 | 第65页 |
| ·倾覆系数 | 第65-66页 |
| ·轮轨横向力 | 第66页 |
| ·轮轴横向力 | 第66页 |
| ·变轨距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66-73页 |
| ·直线运行稳定性分析 | 第66-68页 |
| ·直线运行平稳性分析 | 第68-69页 |
| ·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 第69-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转向架构架强度及模态分析 | 第74-94页 |
|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 第74-76页 |
| ·构架特点及有限元模型 | 第76-77页 |
| ·构架静强度分析 | 第77-83页 |
| ·载荷特征及载荷工况 | 第77-80页 |
| ·静强度评定标准 | 第80页 |
| ·结果分析 | 第80-83页 |
| ·构架疲劳强度分析 | 第83-91页 |
| ·载荷特征及载荷工况 | 第83-85页 |
| ·疲劳强度评定标准 | 第85-86页 |
| ·结果分析 | 第86-91页 |
| ·构架模态分析 | 第91-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结论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 附录:变轨距货车车辆动力学模型参数表 | 第102-10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