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竖向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国内外预应力管桩的发展现状 | 第7-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预应力管桩的特点 | 第8-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管桩的受力性状 | 第12-23页 |
·桩土体系荷载传递机理 | 第12-17页 |
·桩土体系荷载传递机理 | 第13-16页 |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 第16-17页 |
·桩侧阻力的发挥性状 | 第17-19页 |
·桩侧阻力的发挥性状 | 第17-18页 |
·影响桩侧阻力的发挥的因素 | 第18-19页 |
·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 | 第19-21页 |
·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 | 第19-20页 |
·影响桩端阻力的发挥的因素 | 第20-21页 |
·单桩的破坏模式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预应力管桩现场测试及分析 | 第23-33页 |
·试验概况 | 第23-27页 |
·试验概况 | 第23页 |
·试验加载装置 | 第23-24页 |
·量测仪表及测试元件 | 第24-25页 |
·加载方式 | 第25-26页 |
·桩身内力测试 | 第26-27页 |
·工程实测数据分析 | 第27-33页 |
·工程实例的地质条件 | 第27-30页 |
·静载试验结果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性状分析研究 | 第33-56页 |
·桩侧摩阻力性状分析 | 第33-46页 |
·桩侧摩阻力的发展 | 第33-39页 |
·影响桩侧阻力的几个因素 | 第39-46页 |
·桩端阻力性状分析 | 第46-50页 |
·桩端阻力的发展 | 第46-48页 |
·影响桩端阻力的几个因素 | 第48-50页 |
·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分配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预应力管桩单桩沉降研究 | 第56-63页 |
·闭口桩沉降 | 第56-57页 |
·开口桩沉降 | 第57-58页 |
·荷载-沉降试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58-60页 |
·开口桩沉降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闭口桩沉降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开口桩与闭口桩沉降比较分析研究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六章 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 | 第63-73页 |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理论方法 | 第63-66页 |
·桩侧阻力的计算 | 第63-64页 |
·桩端阻力的计算 | 第64-66页 |
·计算单桩承载力的常用方法 | 第66-68页 |
·静载试验法 | 第66-67页 |
·《桩基规范》与《管桩规程》中的经验法 | 第67-68页 |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8-70页 |
·适于天津地区的修正公式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